首页 > 精彩游记 > 小麦的航海日志>五星船初体验 大洋邮轮Regatta 阿拉斯加 内湾巡航 2013夏(完)
  • 【daluxia 】小麦的航海日志>五星船初体验 大洋邮轮Regatta 阿拉斯加 内湾巡航 2013夏(完)  2015-04-13
说说这次旅行
  • 第1部分
  • 这应该算是今年计划外的一次航程吧,大洋邮轮利嘉号(Oceania Regatta)阿拉斯加9晚巡回游,从旧金山出发,逛了一圈南阿拉斯加的三个小镇,最北去到Hubbard冰川后再南返至温哥华下船。走得虽非阿拉斯加最经典的北上路线,也没去到最壮丽的学院冰川湾,甚至天空还不作美,一路雨水不断,但能体验一把准五星的邮轮也不枉费这一次远行了。当然还是要感谢一下踏破铁鞋网(www.tapotiexie.com),去年12月看到这个船期在促销,海景房每人¥9,900不能算便宜,但以能得到五星餐饮和服务的规格来看的话,这就太值了,同时送的500刀船上消费额度等于是把三个人的小费都省了。当然小船也有小船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娱乐设施,过于宁静的氛围,白天寥寥无几的活动无不显露着此船是不折不扣的银发老年船。

    这次小麦将章节次序稍作调整,会先来和大家分享阿拉斯加所有岸上游的点滴故事与心得,而船上的一切将放在后续部分来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点评。

    目录: 

    1.岸上观光 (Shore Excursions and Supporting) 7.5/10

      - 旧金山 San Francisco (第一页 4楼)

      - 阿斯托利亚 Astoria (第三页 35楼)

      - 锡特卡 Sitka (第四页 55楼)

      - 哈伯德冰川 Hubbard Glacier (第六页 77楼)

      - 朱诺 Juneau (第六页 84楼)

      - 科奇坎 Ketchikan (第八页 114楼)

      - 加拿大内湾航道 The Inside Passage (第九页 133楼)

      - 温哥华 Vancouver (第九页 135楼)

    2.登船手续及海关(Embarkation & relevant) 8.0/10分 (第11 165楼)

    3.客房 (Cabins) 9.0/10分 (第12 171楼)

    4.装修及公共空间 (Decoration & Public Rooms) 8.5/10分 (第12 180楼)

    5.娱乐设施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6.0/10分 (第13 195楼)

    6.娱乐节目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 Shows) 7.0/10分 (第14 209楼)

    7.餐饮多元化 (Food Variety) 8.5/10分 (第15 212楼)

    8.餐饮品质 (Food Quality) 9.0/10分 (第15 212楼)

    9.安全,卫生及整体舒适性 (Safety, Hygiene & Overall Comfortable) 9.5/10

    (第17 249楼)

    10.服务 (Services) 9.0/10分 (第17 252楼)

    尾声(第18 257楼)

     


    简介:

    船名: Oceania Regatta 大洋邮轮利嘉号

    长:181米

    宽:26米

    吨位:30,200吨

    注册地:Majuro, Marshalls Island (马绍尔群岛首都)

    最大载客量:684人(以标准两人一仓计算)

    船员人数:440人

    内仓房数:25间

    外仓房数:327间

    楼层:12层

    餐厅总数:6间

    下水时间:1998年 (2011年重新装修)

    航行速度:18节(33.4公里/小时)

    船上消费结算货币:美元



  • 第2部分
  • 1岸上观光 (Shore Excursions and Supporting)

    评分:7.5  / 10 

    有别于动辄10万吨以上的巨轮,一般中小型邮轮更倾向于满世界周游着跑,即便在某些季节会固定在某块区域巡航,一般也不会选择固定一个母港跑圈圈,就算偶尔出现反复的航程一般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比如这次我们在温哥华下船后Regatta紧接着又有3个阿拉斯加南边往返航线)。

    这次阿拉斯加之行走的路线还算是比较平衡的,有经典名城旧金山,有绚丽夺目最为小资的新贵温哥华,也有济济无名却韵味十足的小镇Astoria和Sitka。虽然一路上遗憾不断,困难重重,尤其是恶劣的天气,几乎彻底覆盖了阿拉斯加最为海阔天空的大自然之美,但决不后悔走这一遭,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阿拉斯加,注定是一个让小麦有无限冲动再回来的地方。

    Anyway,这次的开口行程直接提升了小麦的机票成本,在多方比价后最终定了东航上海直飞旧金山,温哥华直飞回上海的机票,每人6,600含税,这样的开口机票比同地往返贵了至少10%。虽然是东航,虽然不便宜,但直飞的吸引力太大了,不但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还不那么累人,只是一早8点就抵达旧金山的时间点非常尴尬,以至于后来好几天全家都还处在倒时差的状态中。

    一直听闻大家的评价说国内航空怎么怎么烂,外国航空怎么怎么好。但小麦对东航一直以来印象不好也不坏,没啥特别好,也没啥特别恶劣的经历(少说我也有不下10多次的东航国际航班的经历),但这次碰巧坐的是东航A320-300的新机型,感觉出乎意料的好,虽然仍不及新航,大韩及中东的几家航空公司,但无论是服务,餐饮还是娱乐都远强过美国的几家航空公司。

    2-4-2的机舱分布,因为不是周末,航班不是很满,其实全家出行应该选最后几排的位子,这样很有可能会有机会多占几个位子。

    女儿知道又可以出去玩了,从上飞机就开始兴奋了,可能是这两年带她出去的经历多了,也可能是她真的长大了些,这次全程在飞机上都非常乖,10几个小时也都能坐得住,不乱哭,不乱闹,对于一个还不满三岁的孩子,你还能要求更多吗?

    众所周知,东航的老机型是完全没有个人的娱乐设施的,几排人合看一台14寸左右的吊顶电视。但这次的新机型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不但有了个人娱乐设施,还是10英寸以上的高清大屏幕,不由得由衷赞一个,但貌似东航也只有在部分的A320B737-800机型上安装了这一视听系统,大家选航班的时候可以稍作留意

    据说总容量是160G,电影的选择非常多,有经典大片,也有最新上映的

    自从带娃出行后,几乎每次飞机上都用不大到小屏幕电视,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屏幕太小太糊,看着眼睛不舒服,我宁可选择Ipad,这次看了一部最新的007,高清的有吸引力多了

    还无意中看了部以邮轮为背景题材的法语片,片名实在是记不起来了,好像也叫Cruise什么的,地中海邮轮赞助的,讲述了几对不同背景的人在邮轮上发生的一系列搞笑又真情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看一看。

    餐饮方面,我想说的是东航的飞机餐虽然也不好吃,但相对更适合中国人的胃口,除了早餐有粥外,两餐间还有热包子等小点心。


    经过10个多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当天早上8点半降落于旧金山国际机场,游客在美国办理入境手续的效率是全球出了名得慢,不少人应次误了后面转机的航班,当天这个时段应该就我们一架飞机的人,很不幸大多数都是前来旅游的游客,因为上了次厕所,再加上等着拿婴儿推车耽搁了点时间,我们几乎排在了队尾,看着前面百多人的曲折长龙心想还好不用转机,等就等吧,反正那么早也不能check-in酒店。就这样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入境了,虽然零星的也有听到有带小孩的朋友入境时被安排了特殊通道,但小麦的这几次美国经历都没有被“特殊的关照”到,同时期看到其他洋人带着小孩也没有被优待。总觉得美国的移民官是这个国家最严肃的职业,大使馆是这样,入境处亦是如此,冷冰冰的,毫无人情可言,感觉和亚太欧洲等国很不一样。


  • 第3部分

  •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加州 CA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San Francisco会翻译成旧金山,无论音译还是意译都完全搭不上边啊。来了才理解原来真没有其它任何名字能比“旧金山”这三个字更好的来形容这座城市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旧金山就应该像成龙电影《红番区》里的那个样子,不能算脏,也不是乱,就是旧旧的模样。二十多年过去了,终于亲眼目睹到了她的芳容后还真就和脑海里的印象一模一样。这里有着北美最大的华人社区,华裔人口众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操着一口广东口音的粤裔或港裔后代,默默叙述着当年无数被迫来到加州参与金矿开采的那一段辛酸史。而山城是这座城市地貌特征最好的概括,从城东的金融区到中心腹地联合广场的中央商圈再到东部的金门公园,处处都如过山车一般,在城中漫步时仿佛置身于盗梦空间内,迷失在现实与虚幻间。

    旧金山机场好过美国其他好多城市机场的地方就是机场提供免费行李推车,想必这个和当地华裔居多也有关系。机场距离市区20多公里,除了打车外,机场2楼有Hotel Shuttle去到市区的酒店,大约是每人17美金左右,其实就是辆面包车拉满七八位乘客后一起出发,然后把你们送到每个酒店门口。当然BART地铁也到市区,价格省一半,大约每人8.5美金,(请准备好20元以下面值的美金),时间约40分钟达到联合广场。我们因为酒店就在市中心Union Square附近的NOB山旁,地图上看离地铁站只有不到500米,想想时间还早就多多体验公共交通吧,事实证明这是小麦这次旅行做得最不明智的选择之一,我们大大的忽视了旧金山山高坡陡的现实,这里强烈建议预算尚可或携带一个以上大型行李的朋友还是坐机场Shuttle吧,这钱省得很不值得。


    地铁很宽敞明亮,而且很空,尽管是工作日上午的九、十点钟,可能已经过了上班高峰点,除了机场出来的,一路上所有的站几乎没再有人上过地铁

    在联合广场出了地铁,认准了方向后我们就绝望了,在hotwire上盲定的酒店The Huntington看似离离地铁站只有600多米直线往北的距离,但,但完全没意识到这是要爬一座山的呀。还真一眼没看到山顶。。。坡有多陡?去过SF了才有体会。所以打算在SF用脚丈量城市的朋友,千万不要小瞧了她景点间的距离短,平地暴走和山路徒步完全是两回事儿。


    这段距离只有不到200

    老婆背着包推着女儿,我就两手各一个大箱子往山顶上拉,每段坡道都必须要一口气拉到交通灯处,半路歇脚的话行李会倒滑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走的这一段路应该是整个行程中时光流逝得最慢的一刻。半个多小时后,终于爬上了山顶,(路看得到的尽头就是我们的起点),已经完全累趴下了,小碗说在山脚下是肚子饿,现在别说是吃东西呢,把胃吐出来的心都有了。

    右边红色的那栋大楼就是当晚入住的酒店,大门位于California St.

    近点看看

    这家酒店在hotwire的评级是4.5星,要了我差不多200刀的含税价,结果不但外面“古色古香”连内部装修都老成俗气到爆,宛如一下子回到了80年代的米国。房间除了大几乎毫无亮点,当然这家酒店的服务还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白天有一辆shuttle bus可以带客人到市区的任何地方(10公里以内),不接受预约,先到先得。至于网络,只有大堂有免费wifi。后来看了booking对这家酒店也给了4星的评级,甚至有9.0的评分,都疯了吗?!


    所谓的山顶景观房。。。除了大批屋顶,也看不到啥。

    等一切都安顿好后已是下午1点半了,小碗累到不行,在时差的作用下带着Elaine先去睡了,小麦为了能更快更好的倒时差,毅然决定还是出门走走,免得犯困。如果不是这一上午的折腾,我们原本的打算是下午去金门公园附近的加州科学院和日本茶园,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遗憾一回吧,也给下次再来旧金山找多一个借口。Anyway,酒店一出门就是Grace Cathedral大教堂,相比欧洲的教堂壮观依旧,但明显文化气氛,底蕴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教堂内外雕刻的细节也不如欧洲的细腻

    当天下午教堂不对外开放,我们是第二天上午去内部参观的,人很少,内堂有告示牌提示捐赠参考价为每人10美元。很明显这个定价过高了,要知道欧洲绝大多数教堂不登顶都是免费参观的,本来游客已经寥寥无几,真正掏钱捐赠的就更少了

    两旁墙面上宣扬联合国地球一家的图案

    彩绘玻璃很精致,但感觉有点太密集了

    教堂背后的副楼

    教堂对面还有一块小型绿地,来这儿溜溜狗,歇歇脚挺好

    在酒店门口和工作人员聊了几句,小麦以为NOB这儿已经是城中最高的地儿了,可门童说往西还有几处更高的山坡,也就因为这一句话,小麦直接把散步的方向调整到了东面,后来想想当时一定是被时差弄得神志不清了,其实应该往东南方向走去市镇大厅的,又一景点错过了,可惜了。California St上本就有Cable Car东西走向的路线,单次6刀,天票14刀,沿途随上随下,倒不是说她有多方便,主要还是一种对历史的品味。沿着当当车的轨迹,小麦一路向东。

    走着走着,迎面就碰见Cable Car了,坐这个车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站在车外侧体验不一样的感觉,当然这种体验在第三世界,尤其是印度等国非常普遍。小麦大约估了一下,班次的间距至少为20分钟,终点站是要排队限人数上车的,为了避免排队,不妨尽量选择途中上车,反正至少站的空间总是有的嘛

    其实这里离唐人街已经很近了,路边的中文招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各种各样的商铺都有,到后来连路牌都有中文的标识,真的不远,再加上是下坡路,好走很多

    不愧为北美历史最悠久,规模也最大的华人社区,连专门的华人医院都能找到,这个在欧美其他城市并不多见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华裔区一样,旧金山早年来自大陆的移民都是解放前过来的,而6090年代陆续再移来的则以港裔为主,所以这儿的中文招牌几乎都是用繁体字书写的,大部分华人都用粤语交流,同时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店主的普通话也不差,完全可以和我们沟通

    这儿的商铺成熟度已经非常之高,饭店,小超市琳琅满目,甚至连小型菜场,水产店,水果摊都应有尽有。小碗说如果将来有机会移居北美,旧金山会是首选城市,这儿除了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质,无毒的食物及相对公平的社会外,还有最像中国的华人社区,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新加坡,完全可以以中国的生活方式生活在美国


    而且这儿的水果也异常丰富,有本地也有进口,价格也很合理。小麦顺手买了一袋黄桃和一袋樱桃,至少各有一斤半以上吧,一共只花了2美元而已



    中国城的街区很大,东面已经毗邻金融区,没两个弯角就已到达泛美金字塔的附近了,而这座金融区地标旁的希尔顿酒店外型也很有特色,人字形的底座大堂,其实这家酒店也不贵,含税也不过270刀上下,远远比我们住的山顶破酒店来的值多了

    70年代初就封顶的泛美金字塔大厦现在只做商务办公的用途,48层的高度在40年后的今天依旧是旧金山最高,这放在上海等天朝大城市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我们在一味追求高楼大厦时对于城市整体规划有否深刻的思考与布局呢?在船上和一对旧金山华人夫妇聊天时,他们感慨在中国建个大楼太方便了,只要拍下地皮,资金到位,什么样的设计都成。而美国对于商业建筑的规划管制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外型有特色,或超过一定高度的,都需要和城市的风格相符,有一些项目甚至要争取民意投票表决才能落实

    走了一圈后又从唐人街的另一条街慢慢走回酒店了,这里云集华人银行,当铺,小型商场,所形成的生活配套设施已非常成熟完善,可以说在这里生活,不出唐人街你已经能搞定生活所需的一切了。这是在欧美其他中国城完全不能比的。

    小麦在这里进了一间烧腊店,买了10来个卤翅膀,花了3.3刀,和香港的烧腊店味道非常接近,秒杀绝大多数上海滩的港式茶餐厅。

    这一片这样那样的会馆也很多,应该都是商会的集散地吧



    旧金山的消费水平完全可以让人接受,波霸奶茶2刀,随便吃个炒饭汤面也就34刀。这两年天朝物价上涨得厉害,魔都路边随便吃碗清汤拉面也要15人民币以上了。当然旧金山的房价在美国也算是高得离谱,究其原因还是华人群体太过庞大,来自大中华地区的海外资金源源不断,华人嘛,都爱买房置业,你懂的。。。今年还入围了全美房价上涨速度最快的第二名,上涨幅度约22%


  • 第4部分
  • 爬坡的路又开始多了,愈发感觉山城的陡峭,在这里开车技术要求很高,小麦在唐人街看到有辆车起步时因为前后停的车距离靠得太近,在拉第二把时把前车不小心给撞了,好在不严重。

    终于看到大教堂和Pacific-Union Club了,这应该又是美国的商会会馆吧。这一圈走回来差不多有2个小时。

    5点左右小碗和Elaine差不多一觉也睡醒了,吃了点卤翅膀和樱桃后体能有所恢复,差不多是时候去渔人码头了,我本来提议要不就做个电缆车Cable Car吧,小碗说算了反正是下坡路也不远,就散散步去吧。穿过教堂往北走的这一带几乎都是住宅区,有洋房,也有公寓,但坡依旧很陡峭。

    Elaine一开始精神还不大振作,后来在最高点看看风景后就精神了,车也不太要坐了

    走了20多分钟,坡度减缓后,我们意识到渔人码头就在面前了,途中还远远眺望到了九曲花桥,因为方向不顺路,就没走近拍照


    同时这儿也是一路南北线电缆车的终点站

    终于渔人码头就在眼前了

    和世间绝大多数知名景点一样,泛滥成灾的纪念品商店总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已近黄昏时分,再加上天气阴沉,风大,渔人码头当晚的人气不旺,熙熙攘攘的人流,小麦觉得挺好,不拥挤的感觉总能让人心情舒坦

    到处都是这样的海鸥,个头挺大的,这个在后来的阿拉斯加也很常见,尤其在冰川附近的浮冰上

    走着走着就到了39号码头,看得出这里是渔人码头最热闹的商业地带,相对人流也多些,两旁除了餐馆酒吧外还是以礼品店及糖果店为主(价格有点乱来),中间还有个大型的旋转木马,不过营业时间较短,我们去的那会儿已经关了

    到了39号码头怎能不俗气的去看看地标性的海狮呢,天冷,风大,再加上天色已晚,这会儿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游客了

    转了一大圈也肚子饿了,老实说从上飞机到现在都还没好好吃个正餐,就就近吃个海鲜吧,我们点了一份Fish & Chips套餐,一整个螃蟹,外加一杯饮料含小费一共40多刀,不算便宜,但身在景点,木有办法,只能任人鱼肉。螃蟹肉质扎实且丰厚,看来季节还是对的,只是这种加州螃蟹鲜味一般,炸鱼不错,但薯条不灵,和英式正宗的F&C还是没得比,难怪英国佬一直调侃说英国的才是Chips,够粗够大只,而美国的只是Fries,细细长长的,娘们的玩意儿。。。

    晚饭过后,时间也不早了,虽说旧金山市区打车困难,但好在渔人码头也算是知名景点,等了不到5分钟就有车了,距离不远,但一路爬坡,坐在后排我们基本只能看见路灯,带小费给了10刀。


  • 第5部分
  • 第二天5点天一亮大家都睡不着了,打听了一下只有唐人街那里的早餐店会开得早点,莫济了一阵后,就出门瞎逛了。今天天气不错,小朋友的精神明显比昨天好了很多,因为还早那就在附近的教堂和小公园转转吧

    几个街区后又来到了唐人街和金融区的交界处

    虽然天已经很亮了,但时间上七点都没到,街头十分冷清,只能Window Shopping,很快得就把唐人街走了个遍,然后转而向北走,走着走着街旁的意大利餐馆,及摆满意大利调味料的橱窗就映入眼帘,才意识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小意大利了,St Peter & Paul教堂也在这儿

    Elaine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调料,很是震惊

    7点半左右,吃早餐的地儿渐渐都开门了,我们吃了非常中国式的早餐,皮蛋粥,馒头,锅贴,油条,三个人一共吃了7刀多,好有饱足感

    茶足饭饱后就等着超市开门,赶紧把小朋友需要的奶粉及巧克力,糖果等手信买好,省得跑去阿拉斯加后啥也买不到,回酒店后把糖果等装满了一个小箱子,秤了秤居然有8公斤。。。实在是。。

    接下来的4个小时就是女人们最为之疯狂的购物时间,联合广场这儿既有大牌的独立门店,也有亲民的百货商店,包括梅西百货等,当然在Market St上的Westfield是最好逛的,就在地铁站出口旁,大牌及美国本土品牌都很集中,商场本身又不是太大,如果你时间有限,不妨先来这儿看看吧。

    下午1点半赶回了酒店退房,又是一阵爬坡,还好除了战利品,没啥大件行李

    让酒店帮忙叫了辆出租车就直奔码头了。这里稍微说一下,在酒店和工作人员聊天时就向他们提问旧金山的邮轮码头到底在哪儿,因为船票上只写了San Francisco Cruise Port,并未写具体的地址,但很令我诧异的是好多本地人居然都不知道邮轮码头,而对于邮轮更是陌生,一问三不知。。。这个和受邮轮文化影响深远的美国东南部完全不同。还好最后司机认识,其实就是在39号码头旁的35号码头,很不起眼,这个在后面的“邮轮登船”章节会进一步详谈

    等到起航前的半个小时,小麦马上跑到了甲板层,领略着这座城市最后的美丽。

    阳光明媚的游艇中心


    那日停靠在旧金山的还有挪威邮轮的宝石号(Norwegian Jewel),黑褐色的顶棚就是旧金山的登船大厅,挺陈旧的,而且这儿也只能停泊两艘邮轮


    在小船的驱动导向帮助下,Regatta 渐渐驶出港区

    远处隐约可见的大桥就是通往奥克兰Oakland)的林肯高速

    此时绝大多数的游客都已上到了甲板来欣赏美景,顺便和旧金山
    Say Goodbye,正式开启阿拉斯加的假期,但你依然能感觉到甲板上毫无拥挤,不像10万多吨的大船,要看起航时的风景,你就的早早的上到甲板占据有利位置,不然去晚了就连个扶手旁站的位置都没了,在Regatta上,小麦表示毫无此番压力

    渐渐驶远后你大概能看得清楚旧金山的整体格局了,东边云集了各种商务性质的高楼大厦,而西面则以社区住宅为主,小洋房居多,但也不乏小型公寓,除了沿海的一圈港区是平地外,整个城市都是建在丘林地带的,当然感觉上城西的地势更高些

    接下来是重头戏,驶向金门大桥,这时甲板上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涌向了12楼的船头,这时的风巨大无比,好多人的帽子围巾都被吹走了,运气好的没掉进海里,还有得救

    再看一下金门大桥旁的艺术宫吧,小麦对于这个景点倒不是太感冒

    邮轮驶过大桥时,发出一阵长鸣,虽都是老年人,但大家也都跟着High

    高潮过后,人群逐渐散去,毕竟甲板风大,寒冷,老外虽说身子骨硬朗,但也不能这么折腾啊。小麦观察了一下,我们在驶过桥底时,烟囱和大桥钢结构间的空间已所剩无几,要知道我们的船才3万来吨,如果是公主或者精致等10多万吨的身材还能安然穿梭吗?还是他们会选择其他的停靠点?甚至在跑美西航线时索性就不考虑旧金山的停靠点了?

    启航后在甲板层发现了张路线图,告诉大家今后几天的航行位置,所有停靠点及日期都是用玻璃胶把小卡片粘上去的,也就是说每次航程结束后这地图也得换掉了,有点不环保

    因为反光,拍不大清楚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美国西海岸虽然天空依旧的蓝,但海水的色儿就差了些,不像地中海那么蔚蓝,也不如加勒比海那么翠绿,更不如毛球,马代,大溪地那么的清澈见底,包括后来的阿拉斯加海域的海水,视觉上依旧不那么纯净,是因为这一带的海水较深吗?还是海底泥及岩石的色泽关系?





  • 第6部分
  • Astoria 阿斯托利亚 俄勒冈州OR

    离开旧金山后,经过第一个航海日,我们来到了Astoria,这是原汁原味的美西一小镇,如果不是坐邮轮,我想小麦这一辈子都应该不会来这儿吧。


    清晨5点多,天还只有蒙蒙亮,我们的船已经开始慢慢减速,太阳还未完全出来,外面的雾气挺大的。没办法,时差还未完全调过来啊,大家依旧天不亮就醒了,可恶的是这个时间段很尴尬,所有的餐厅都还没开,只能饿肚子了。。。后几天有了经验,每晚都会多拿一些食物回房间,已备一大早充饥之用。早起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一到下午4点多就开始无限犯困,尤其是小碗同学,几乎每晚都是被小麦硬拖去觅食的,照她的说法是:回上海后几乎不用调时差,为什么?因为在美加这十多天压根儿没把时差彻底倒过来,我汗!!!

    隐隐约约的能看到铁索长桥了,真得好长,没错,我们到了,这就是阿斯托利亚的地标Astoria-Megler Bridge

    停港日的早餐开始得早些,8点左右我们已经下船了,其实这一天的停靠时间是偏短的,7点到3点,只有8个小时,考虑到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吃了早餐才下船,因此这一天的实际港口活动时间基本不超过6个小时。


    Astoria虽然是个临港城市,但绝非是什么旅游城市,也没有专属的邮轮港,Regatta只能借泊于拉木材的货船位置,想必如果是大一点吨位的邮轮可能只能抛锚于外海了。港区很空旷,但也很简陋。这个港近距离无法拍到船的全景图



    大桥的引桥好长,好多弯,有点类似上海的南浦大桥浦西段,嘿嘿,这个时间段老美们可能还在瞌睡,但却是我们最为精神的一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走出了港区,本以为这个时段应该什么都没有,没想到港口的游客中心已经开门,虽然临时搭建的帐篷有些简陋,但工作人员非常尽责,全力解答游客们的各种提问与要求。


    看到成堆的木材区了吗?这是Astoria本地最大的出口贸易了。右边的三个帐篷是卖特色商品的,有手工做的香皂,也有特色杏仁,而偏左的那个蓝色的帐篷就是游客中心了


    先拿份地图吧,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只想浏览一下小城的风貌,买一张Shuttle Bus的天票就可以了,从早上到傍晚大约间隔15分钟左右一班,港区
    à Downtown中心
    à
    海事博物馆
    à
    港区,反复循环跑。(下图标注的三个点)

    虽说这个小镇徒步也能丈量,但光码头走去市中心也得3公里吧,既然有Shuttle又何乐而不为呢?班车的售票点在更外面点的地方,天票每人7刀,包含特色的小火车(Trolley),光小火车也要2刀,小孩免费

    其实没有小孩的话,租辆自行车时最合适的,只是这儿的价格有点过了,10刀一小时,50刀一天,我相信市区内肯定能找到更好的价格

    买了票后,我们并不急着去市区,可以在附近先瞎逛逛。这儿的游艇码头,一看就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高端洋气的,这种平民朴实的小艇更像是小麦在新西兰时看到的那些,从侧面也看出小镇悠闲的一面

    其实小火车(Trolley)的站点到邮轮底下的距离还是挺远的,走走要20多分钟吧。终点站有两道铁轨,其余路段只有一根道,所以整条线只有一列车在往返跑,所以千万别指望能把小火车当作交通工具,只能是观光体验,复古式的体验,等候时间经常会超过半个多小时。

    其实真实的亮度因该是这样的

    而所有报名邮轮观光团的基本都是乘坐这种退伍校车出行的,地接早早得已经等在下面了,路线上以周边葡萄酒庄园,及周围的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如Fort Stevens State Park, Fort Columbia State Park etc. 价格十分不友善,光个市区半日行都要每人50刀以上,出城大半日的基本都要在120刀以上,岸上游收费昂贵一直是大洋邮轮被市场抱怨的诟病。小麦在这里强烈建议大家以后如果选择大洋的船,能自由行,尽量自由行,即便语言上有所困难,除非你不差钱。

    这里就是班车市中心的停靠点,前后景点走走都不远,日上三竿,云系减退,逐渐放晴的天空让人愈发感觉舒坦。这里顺便提一下,就在这个站点下午有班车去到山上看又一地标:Astoria Column1520分钟的路程,费用已包含在7刀的班车费里了。只是这个班车是从下午一点开始,对于我们2点半前就需要全数上船的行程来说太赶了。

    今天是周六,大街小巷里却还是冷冷清清的,这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让小麦又回到了10年前生活在新西兰南岛时的光阴岁月

    往西没走几步就到了Flavel House Museum,很有特色的小洋房,这一带的路面都在施工,让人没了兴致入内参观了,而且小麦觉得小地方的小博物馆,很多时候外观比内堂更具参观价值

    白色那栋是Oregon File Museum,右边那幢四四方方病肌色的大楼是当地的最高法院

    再次回到主干道,依旧人烟稀少,小麦胸前金色的粘纸就是今天班车的天票。

    我们继续今天上午的主要目标Columbia River Maritime Museum,反正时间也早,就沿着海边慢慢闲逛过去吧

    阳光开始有点烈了,小朋友赶紧躲进“小房子”里避暑吧

    路上遇到开着类似Smart的警车巡逻,即环保,又便捷

    在小火车的站点巧遇迎面驶来的Trolley,行驶速度只有20码吧,估了一下,整个一来回大约要一个小时以上吧,也就是说万一不小心错过一班刚刚驶过的,任凭您再好的耐心,也不建议你继续等候。

    拖在后面的应该是蓄电池吧

    这里沿海区域有很多的木桩子,可能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潮汐潮落,桩子上已布满了青苔

    隔了一条街对面就是Heritage Museum

    远方高高的圆柱形巨塔就是Columbia Column,即便坐班车去到附近也还需要走好几十级台阶

    目标就在眼前了,这一公里走得挺惬意的,沿途不能说有多少美景,但小镇独有的平静,祥和不正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所最为获缺的嘛

    这是个典型的海事博物馆,也算是整个Astoria最大的博物馆展厅了吧,成人12刀,6岁以下儿童免费,另外这里还有一个3D电影,以鲨鱼的主视角讲述了海洋生态,片长40分钟,宣扬的还是一种保护生态的环保思想,说道生态环保最直接的无非就是减少人类的干涉与生态介入及寻求有续发展。。。每人5刀,儿童免费,但没有3D眼镜。制作中规中矩吧,更多的是一种对环保的支持,电影每个整点播放。

    这里曾是重要的渔港,也是二战时重要的补给港之一,但是这里的航海气候却一直变化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从古至今都有无以计数的船只失踪事件,名声上不如百慕大响亮,但实际数据却令人惊叹,入口处就有工作人员在做一定的讲解

    大展厅放了好多船,从17世纪的帆船一直到后来的蒸汽船。。。都是这片海域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船模

    还有个船长室模拟器,小孩子们的最爱

    内馆依旧用了各种小型船模来叙述各段历史

  • 第7部分
  • 早些年这里的渔业极其发达,各种包装出口的鱼类,尤其以罐头装居多

    老式蒸汽船操舵模拟器,不一样的体验

    还展示了各种动物毛皮,有海豹,棕熊,黑熊等等,摸了摸手感不灵,毛质很粗很硬,并不十分舒服,可能借此宣导大家不要一味追求动物毛皮吧

    3D影院就在入口附近,提前10分钟开门,场地不大,但人也不多,满座大约也只能坐30来人左右吧,不过3D眼镜还是很给力的

    我们出来时已过了中午12点,但看到还有游客参加船上的岸上团刚刚抵达博物馆

    博物馆门口刚好有个小火车站点,我们原本是计划搭Trolley回港的,但等了将近半个小时都毫不见踪迹,算了,别耽误时间了,还是搭巴士早点回船用膳吧

    至于邮局就在市中心班车下车处附近,但周末全天打烊,如果要寄明信片的话可以去书店或博物馆购买后再去加油站买邮票。


    才发现这一段市区路限速是20英里,目测超速的一大堆。。



    15分钟到港后,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烈日高照,赶紧上船吹空调了,Elaine也抱怨说要晒死了

    这也是Regatta上最后一个没雨的好天气,虽说大家都知道阿拉斯加向来以变幻无常的天气闻名于世,因此也不期待能天天阳光灿烂,但至少不至于每天阴雨吧,要知道历年来5月阿拉斯加的降雨量都远低于8,9月,哎,这人品啊!


    第二天航海日的糟糕天气,风浪不小,但离岸不远,略微有些颠簸,但要好过小麦原本的预期


  • 第8部分
  • Sitka 锡特卡 阿拉斯加州AK


    阿拉斯加的第一站Sitka在我们看来是这次阿拉斯加之行最美的地方了,没有之一。虽然天气恶劣,雨下不停,但却真的是雪山脚下仙境般的小镇。单反从这天开始基本就没怎么拿出来用过,但用手机随便照照,景色依旧如此迷人。更重要的是有别于阿拉斯加其他的邮轮港,这里的商业开发度还不高,还算维系着小镇原汁原味的风貌。

    Sitka的停靠时间就非常合理,中午12点抵达,晚上8点走,看似只有半天的时间却也已足够用脚丈量了。我们用完午餐在甲板上走了一圈已经被这儿的平静所打动,美景就是一幅永远搁在那儿的画

    各种资源有限,邮轮港亦是货港,这种情况在小地方很普遍

    下船时天空飘着毛毛雨,这次无意中带了个潜水相机倒也有了用武之地了

    原本以为市区中心地段就在附近,下船后才得知我们停靠的是Sitka的旧港Old Ferry Port,距离Sitka市中心约6英里,只有两个泊船点。好在Regatta为所有散客提供了免费的班车来往于码头与市区间,班次间隔15分钟,路程也约15分钟

    巴士晃着晃着,小朋友又昏睡过去了,惨了,万恶的时差又来作祟了,因为下雨,我们没带推车,老婆有了退堂鼓的心,问要不要就班车坐回船上去让她好好睡睡算了,别玩了吧,小麦说既来之则安之,反正雨不大,抱着她散散步,也很有调调啊,难得的二人世界嘛。


    巴士就停在O’Connell大桥的桥底,正好这里也淋不大到雨


    我们基本从Baranof Castle State开始逛起,一手抱着Elaine,一手打着伞,全当锻炼身体了

    St. Michael 教堂虽不是很高,很雄伟的建筑,但在阿拉斯加已能算是第一流的“大教堂”了,融合了苏俄和西欧混风的建筑,尤其是那个俄罗斯圆顶,在北美和西欧不常见得到

    阿拉斯加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海里的鲸,陆地的熊,以及天空的鹰,这不,又见雄鹰翱翔于天际,歇息在教堂的塔尖

    沿着主干道Lincoln St继续往东,在寻找邮局的时候,发现了马路对面的电影院,正在热映《钢铁侠3

    面对如何宁静幽美的小镇,Elaine却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本来还替她遗憾呢

    也就在邮局这儿,小麦无意中发现了原来Sitka这个小小的地方还有覆盖全城的免费无线网,虽然网速几乎和N年前的56K猫一般,但始终了胜于无嘛

    这里有个全城最大的十字路口,对面有个大型公厕

    就在这个当口,Elaine有点要醒了,没错过美景真好,这个小墩儿打得也刚刚好,Elaine总算把时差倒过来了,那天以后她的作息时间算是正常了,所以调时差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在头两天的白天安排满活动好让自己没工夫睡午觉。


    刚醒来,一脸迷茫



    这里有个小型的Shopping Mall,附近驾车来采购物资的不在少数

    这里有个更详细的地图,我们照着路线慢慢逛向Sitka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游艇码头聚集的更多的是用于捕鱼及运输的工作船,在这里捕鱼本身已是一种享受

    继续往东走,这儿的绿地及居民区多了些,少一些商店的感觉的确更好更舒服些

    Russian Bishop离路口其实很近,没开门,只能做外部观光


  • 第9部分
  • 旁边就是个玫瑰花园,很精致的小屋

    两栋建筑间的小路里有个小学的操场,围墙内不乏小朋友的游乐设施

    这里还有个St Peter教堂,可能在外济济无名,但小麦觉得她是Sitka最具特色的唯美建筑了

    再往前走就看到Sheldon Jackson了,这里是一大片草地,附带着一些小山丘

    原本以为今天最大的目的地:Sitka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并不会远,没想到走到两旁都没屋没房了还要继续向前一公里多,几乎走到了雪山脚下了



    好在沿途的风景够令人沉醉,从而忘却了徒步的劳累,彻彻底底的天水一色

    有些人家还在花园里种了郁金香


    再次回到政府大楼附近后,雨渐渐停了,Elaine也醒了,就慢慢走走看看吧,小朋友对图腾挺有兴趣的,一直在问“这是什么?!”,解释了N多遍依旧在问

    这个高地可以直接俯瞰到大桥底下的班车车站,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看到班车来了后慢慢朝车站走过去,时间刚刚好

    回到港口后雨又停了,小朋友他们直接就上船了,小麦又拍了会儿船


  • 第10部分
  • Hubbard Glacier 哈伯德冰川 阿拉斯加州AK

    这本应是这个航程最令人期待的一站,但恶劣的天气却使之成为最失望的一天。

    早餐时已经是风大雨大,能明显感觉到船的摇晃,本该是最多人聚集的甲板几乎看不到什么人

    广播里反复在说今天天气异常恶劣,除了风雨,大浪会让浮冰更飘忽不定,我们也许并不能如预期般的那么靠近冰川,当然船长还是会竭尽所能让大家不至于那么失望,我们预计11点能到达冰川。10点左右10楼船头的Horizons成了大家的聚集地,没办法,室外又冷,雨又大,以老人为主的乘客群基本都吃不消了。室内虽然舒服,但隔了玻璃,观赏性大大降低

    穿着黑白条纹毛衣的就是我们的Cruise DirectorWillie Aames,这一天中午他几乎都是忙着不停的把前窗内的雾气一遍一遍得擦拭干净

    Elaine 也拿着望远镜似模似样的学着大人看风景,很可惜,这个挺好用的小望远镜后来弄丢了。以前坐船丢过接线板,插头,充电器等等,唉,貌似每一次出门都要送出去些“小礼物”

    后来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相对更好的观景点:5楼外圈的甲板走廊,因为有救生艇的遮掩,能避避雨,同时没有玻璃的阻挡,视觉效果更好些,只是顺风时还是会被雨滴飘湿的


    12点半左右,终于能远远望到大面积浮冰了

    浮冰上星星点点的寄居着海鸥,海豹,海狮等。其实5月的阿拉斯加本是观鲸最好的季节,但我们这次在进入阿拉斯加后还真是一次都没看到过,反倒在旧金山,阿斯托利亚及温哥华的外海都无意邂逅过几次鲸鱼浮出海面及海豚追逐邮轮的短暂画面


    出于安全的考量,今天我们的船只能开到此处了,远远能依稀眺望到冰川的影子,但也仅此而已了,能见度太低,邮轮在这个位置徘徊了几圈后就渐渐驶离,提前收工了,总体来说今天是无比遗憾和失望的

    这次邮轮岸上游,小麦给的分数不高除了船公司本身提供的岸上游费用昂贵的离谱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线本身不太给力。最理想的还是公主的北上路线,除了会进入冰川国家公园外还会去到学院冰川湾,即便是雨天,也总能看到些冰川,大家来阿拉斯加不就图看这个嘛?!


  • 第11部分
  • Juneau 朱诺 阿拉斯加州AK

    这是再常规不过的停靠日,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基本上一整个白天都可以下港活动。之前在看船期日程表时就发现奇怪,为什么Juneau并不是Dock而是Anchor呢?印象中这是个天然深水良港,可以停靠好多邮轮,况且我们的Regatta吨位又小,没理由停在外海啊?!


    7点多在船尾甲板用早餐时,我们已经在朱诺的港区了,除了比我们先到的荷美Zaandam外,港区还有好多停泊位置,可是我们的Regatta在反复打转后就是不停进去,快8点时,广播说船已经下锚了,稍后就可以安排大家陆续下船了,散客需要到5楼剧院拿牌子等分配。

    原本一直以为停港是先到先得的,现在看来还是有地头蛇的,尤其在阿拉斯加这儿,公主,荷美的江湖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能享有的特权也不少

    一早依旧阴雨绵绵,整座城镇还未完全苏醒过来。Juneau作为阿拉斯加的首府,常住人口却只有3万出头点,无怪阿拉斯加是美国最地广人稀的一个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也使其成为美国唯一一个没有陆路运输的州政府所在地

    走在街头的基本上都是游客,经过大半年的休整,5月开始阿拉斯加进入旅游季节,本地人又开始了各种忙碌的游客生意


    我们下船后沿着主干道Marine Way慢慢走向东南方向

    雨时大时小,撑伞实在有点不太方便,于是决定去店里看看能否买到小孩的雨披,结果无奈只买到了大人的临时雨衣,2刀,小碗随便折折改改就给Elaine穿上了,这个改装潜能极强,后来还被改成了推车的雨罩,真不错。老板看Elaine挺可爱的,还送了她一个小狗玩偶,这几年虽然阿拉斯加商业化得有些严重了,但民风相对还算纯朴。

    以前听闻网友说阿拉斯加买钻石挺便宜的,将信将疑,实地考察后基本能得出结论了,完全不是那么会儿事,虽然有一些经销商,但规模都不大,价格上也不具备竞争力,只是阿拉斯加的税金是全美最低的。但这个完全没法和东加勒比诸岛相提并论,尤其是圣托马斯

    我们早上的首要目的地是Mendenhall Glacier,冰川距离朱诺市区大约20公里,邮轮的半日团收费都在每人70刀以上,自己走使用公共交通的话即可以选择直达班车,也可以坐公车。公车的优势是便宜,每人只要2刀,缺点是时间较长,算上停靠,单程在1个小时以上,步行距离也远些。小麦一直觉得旅游时时间效率最为重要,绝大多数游客的时间都很宝贵,过多的浪费在车程上很不值得,所以能直飞尽量直飞,能坐班车尽量选择班车,等车,倒车,折腾来折腾去,时间真的伤不起啊


    Mendenhall冰川的班车站就在码头南面观景缆车旁,地图上16位置附近

    班车分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应该是两家公司运营的,班次间隔都差不多是15到20分钟,价格也一样,都是天票16刀,但买了蓝色的车票就不能坐白色的车,反之亦然。(码头附近也有拉私活儿的小车,价格和班车也差不多,最多便宜1到2刀)


    蓝色的巴士:


    这个游客中心除了咨询各种旅游信息外,还是个微型博物馆,3刀的门票还包括了一场冰川的纪录片,小麦觉得挺值的

    再往前走有个分杈路,右边那条是通向最远的瀑布脚下的,可以在很近的距离欣赏瀑布动态的震撼及冰川静态的壮观,步行约45分钟,只要你有时间,天气也不错,那小麦强烈建议你一定要走一走.左边这条只需走五分钟,但离冰川还是远了点

    最靠近出口的车站是供旅行团的大巴停靠的,目测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来Mendenhall Glacier的游客还是以参团的方式为主,真正像我们这样的散客并不多

    泊在外海的又一弊端立刻显现出来了,这会儿已是午饭时间,如果是Dock的话,我们直接回船上吃个午饭再下港是非常方便的,但现在这么坐摆渡船回去,耽误时间不说,还容易让人有不想再出来的惰性。算了,就在附近随便找点东西填填肚子,等4点左右回去了再去吃个下午茶吧

    于是我们找到了这家吃热狗的摊头,美国热狗的确名不虚传,(是因为我们都太饿了嘛?!)


  • 第12部分
  • 这个两层的博物馆,下面以阿拉斯加土著文化为主题,入口处悬挂着的大地球仪令人印象最为深刻,这个会自转的地球仪还简单概括了地球亿万年来板块气候变化的历史

    而楼上展示的则是阿拉斯加的近代史,比如当年美俄的交易谈判的现场,及最终仅以720万美元就成交的故事。还有阿拉斯加早期的矿业开采

    出来后,我们就沿着海边径直走回船了,尽管今天的五艘邮轮都还没离港,但时间已经不早了,相信绝大多数游客已经回船上了,社区街道开始冷清了

    回船上后我们到11楼的甲板上一边补着午餐,一边继续欣赏美景,阿拉斯加要一直像这会儿这样不下雨那就近乎完美了

    Ketchikan 科奇坎 阿拉斯加州AK

    一转眼,这已经是小麦这次阿拉斯加最后的一个停靠点了,这次抵达港口时已经是中午11点了,好在停靠的时间不算短,要晚上8点才起航,想拍夜景?您恐怕要失望了,五月的阿拉斯加日照时间已经超过18个小时了,即便是最南面的Ketchikan,也要等到10点以后天才会渐渐暗去。

    科奇坎作为阿拉斯加的三文鱼之都,每年8月以后,成千上万的三文鱼回游回来产卵,无比壮观,再加上熊吃鱼,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生态奇观景象,可惜5月不是季节,一下子使这座小镇失色不少。


    中午时分星辰公主号和荷美Westdam已经停靠好一阵子了,他们也都将在下午1点就离港,所以这会儿应该是Ketchikan最热闹的时刻了。

    可惜雨天总是很难令人感到兴奋。几乎每个停靠点的出口处都有游客中心供大家咨询

    大致了解了一下,每年89月是这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各种看三文鱼,钓三文鱼,看熊捕三文鱼的团,五花八门。5月相对单调些,但小麦却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团:浮潜。没错,在阿拉斯加浮潜,小麦还特地重点咨询了一下,这个3小时的浮潜团从5月初一直运营到9月中,110刀全包价,包括潜水服,这个很重要,这里的水温只有15度上下,潜水服起了很好的保暖作用,不过老实说阿拉斯加并不是什么潜水的好地方,最多也就能简单得看点海星,海胆及岩礁里的小鱼群,别对海水的能见度报太大的希望,主要还是图个特别的气氛与体验。他们每天上下午各发一个团,下午的是12点半集合出发的,有兴趣的朋友别去晚了

    另外还有一个海陆两用鸭子船的观光路线还不错,就是价格偏贵了,成人要42刀,3岁以上的儿童也要25刀,整个行程也只有1个半小时。


    我们基本就沿着市区先走了一圈,大致和下面观光导图的路线一致

    穿过公园就能看到这个城镇最为核心的地方:Greek Street了,除了鲑鱼季节这儿能看到成群逆流而上的三文鱼外,小麦觉得一点乐趣都没有,太多的礼品店,饭馆聚集的地方注定只是个空匣子,我宁可更亲近大自然一些,因为带着推车,这一次小麦就没往里面挤,我们沿着溪流方向的栈道朝西北方向绕了出去

    Salmon Row的小径穿过去就能看到鹰园的后门了,除了能看到老鹰外,还有鲑鱼的养殖基地及小型博物馆,有鲑鱼不同时期的不同标本及鱼苗,能很好的了解鲑鱼神奇的一生,门票是12刀,小孩5刀。很不凑巧,我们去的时候又不开放,不知道是季节的问题还是天气的原因。

    走回到主干道,天气又开始好转了,真是说变就变啊,路口左手边还有个超市,还提供Wifi,不买东西进来避个雨,蹭个网也不错。

    此时荷美的Westdam和星辰公主号都已经离开了,粗看上去停靠的时间很短,但在这个季节半天也已足够,只是换作89月的话,最好选择在Ketchikan能停上一整天的航程。大多数游客离去后,这里一下子冷清了好多

    这个礼品商店是Ketchikan规模最大的,商家居然在门口放着指示牌说从店内可以直接走到泊船口,其实从商场后面走才是最近的,这算是精明的经商策略呢?还是无耻?

  • 第13部分
  • 从穿过Creek St的小溪大概能看出,这里的水比较见脏的主要原因还是河床岩的色泽偏深,而且青苔太多,完全地影响了溪流的美观度

    出了Greet St,我们从对面的Spruce Mill Way穿过可以直接走到码头的主街,一路经过游艇码头, Discovery Center和伐木剧场

    Zuiderdam驶离了,挥手致意吧,8万吨的船,小麦觉得这个尺寸是最舒服的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也该回船上了,这是阿拉斯加最后的一天了,第二天是沿岸巡航,后天就回到温哥华了。天气及路线的不理想使得这次的阿拉斯加之行留有了不小的遗憾,好在船上的美食还是让我们找回了平衡,弥补了缺陷

    最后顺便提一下,Ketchikan白天有市区免费环线巴士,就是间隔有些长,大概在20分钟到半个小时(除非是下大雨,不然这点时间走都走回来了),线路如下

    Cruising The Inside Passage 加拿大内湾航道

    因为走的是海湾的内道,本来看看沿岸的山水美景也是不错的一天,可惜好好的一天又被雨水打扰扫了兴。

    冒雨拍了几张彩虹照,其实是双彩虹


    Vancouver 温哥华 哥伦比亚不列颠省BC

    这次的阿拉斯加之行注定一路都有雨神相伴了,抵达温哥华后的清晨细雨依旧绵绵。八点半左右出了航运中心,心里很挣扎,到底要不要搭计程车呢?旧金山的噩梦时刻在脑海里浮现着,如果酒店不是那么靠近,我一定不会如此犹豫的。想想只有不到500米,而等候计程车的队伍又那么长,但真要步行也是个挑战,拖家带口大大小小有三个行李箱外加一辆婴儿推车,看雨势也正在逐步增强。继续挣扎ING ,最终还是妥协于小市民心态,小麦决定拖着35公斤以上的行李先冲去酒店check-in再拿伞来和老婆回合。


    门口出来就是加拿大广场,楼上就是Pan Pacific酒店


    尽管温哥华的坡度远不及旧金山,但这半公里的上坡路还是让小麦湿透了一件衣裳。这次在Price LineBit到的酒店完全没令小麦失望,190刀的含税价能在温哥华最是中心的地段拿下Hyatt的高楼层房间是在不错。

    酒店

    街景

    酒店没有免费无线网,但可以坐在一楼星巴克旁蹭网,即便晚上星巴克打烊后,依然有网可蹭再回到港口时雨已经渐渐小了,一路上还看到拍外景的团队

    在加拿大广场的门口就有一个大型的游客中心,除了各种咨询,你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各种一日游或者观光巴士的票。而旁边就有观光巴士的站点

    这么来来回回一阵折腾,等安顿好一切也已11点了,按照既定行程,第一站Stanley Park
    这时外面依旧阴雨不断,我们的体力在一早已经耗费了不少,再加上Elaine也已昏昏沉沉了,坐公车吧,酒店后两条街就有公车站,19路的终点站就在公园内

    温哥华果真是高富帅俱乐部,随便坐个公车也要每人2.75刀,还不能找零(即便可以在90分钟内无限换乘)。虽然城市实在漂亮也非常适宜居住,但像我们这种屌丝来走走已经压力山大了,实在难以想象如果来此定居的话,生活要落魄到何种地步。Anyway还是不要YY了,像温哥华这样的富二代天堂,平民小子来旅游走一遭也已足够


    巴士车程不到10分钟就到了,站点还有华人在弹古筝卖艺

    沿着路标,走不到五分钟就到水族馆了,据说是北美第三大的水族馆,整体占地面积不算太大,感觉小过上海的,但是内容却很丰富,总体的体验感受非常棒,软实力方面国内真的要好好加油了

    当然有信用卡的可以用自动售票机购票,排队的人少好多

    25加刀着实不便宜,13岁以下免票,未成年人,学生,老人都有优惠

    这又是赚钱的有效手段之一,花一刀就能制作一枚纪念币,有无数动物可选。小朋友都想收集齐一整套吧,那就让老爹老娘尽情地掏钱吧

    这里室外的动物表演也不少,几乎每隔一刻钟都有场表演开始,所以真要好好玩透,待上一整天也不为过,具体Schedule可以参考大屏幕提示板

    又是环保的广告牌,有点审美疲劳了出了水族馆,门口有好多画肖像的小贩,不乏华人画手。您可以买自画像,也可以让他们画名人肖像

    依依不舍的离开后又在公园内悠闲得逛了一圈,不由得感慨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又让小麦泛起了对新西兰的思念

    晒着太阳,淋着雨,我们沿着公园最东南面的沿海小道漫步了半个小时左右就走出了公园,沿途隔着海岸眺望市区的高楼,码头的巨轮

    这一带的商品房都是大片的落地窗,上海也不乏这样的公寓,但常年的空气污染及尘埃堆积让新楼没矗立几年外表就破旧不堪。价格方面由于众多华人社会资金的涌入,近5年翻了一番有余,在报纸上粗略的看了看,绝大多数的公寓都在70万加币以上

  • 第14部分
  • 到了市区后,我们主要去逛了Georgia St上的Pacific Center,别看他门面小小,里面的商铺深度跨越了三条街,无论是一线大牌还是北美本土潮牌都应有尽有,百货式陈列,有时还有额外折扣

    我们在这里的食阁随便吃了点东西,加拿大的垃圾分类意识挺高的,大家都会自觉地按照分类要求丢弃食物残渣与各种垃圾

    商场出来后走走就到温哥华观景台了,其实现在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温哥华最高的建筑了,好多商业住宅,酒店都能与之比肩高低

    隔海眺望北温哥华,那里也是大片的居住区

    走了一圈下来,小碗已经有点累了,于是她和Elaine就先回酒店了。天空放晴后小麦换了个单反继续出发在附近走走

    小麦一直被嘲笑是农村来的,因为最喜欢拍建筑,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看到有型的都忍不住咔嚓几下,但技术就粗糙得很了,各位将就着看吧

    温哥华的市区云集了诸多酒店和商务大楼,上海的大厦最注重高度,而忽略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映衬


    温哥华5月真正的天黑也要到晚上8点半以后。和上海一样灯火通明,但却没有了车水马龙

    我们的航班是第二天下午1点起飞的,所以星期天的早晨还有小半天的时间可以转悠转悠,考虑到绝大多数景点,场馆的开门时间都比较晚,我们觉得还是去唐人街喝个早茶,随便走走吧。想着温哥华的唐人街也算是北美第二大的社区,仅次于旧金山,应该够热闹吧。


    酒店对面就有车站直接到中国城,于是就懒得走路了,等了约20分钟的车,还以为今天巴士不运营了呢,坐上姗姗来迟的空车,想想也对,如果班次更密集点的话,想必这车资就更不堪重负了

    要不是司机的提醒,再加上远处隐约可见的牌坊,我们压根都没意识到唐人街已经到了,空荡荡的大街,熙熙攘攘的商铺,连华人的招牌广告也完全不能和旧金山相提并论,这第一和第二名的差距也太大了点吧

    后来正好碰到晨练回来的当地华人,他们推荐了一家“美心餐厅”,港式茶餐厅,因为顺路还帮我们亲自带了路。尝了尝,味道非常香港,无论是艇仔粥,炒饭还是奶茶味儿都很正宗,只是价格感觉偏贵,一份炒饭要7加刀,但确实分量十足,尤其是干贝,墨鱼等,非常舍得放

    回到酒店后就要准备去机场了,15公里的路,打听了一下打车在30刀左右,以前好多酒店还有去机场的收费班车,自从地铁开通后,大家纷纷改投更经济实惠的地铁直达机场,休息日市区去机场只要2.5刀,而从机场来市区则要7刀,路上40分钟不到。我们因为行李众多,而且旧金山的记忆还历历在目,想想算了,这么多行李拖到地铁站也够受的了,都是来旅游的,没必要这么折磨自己,最终打车20多分钟就到机场了,计价器上是28刀,加小费一共给了32刀。


    沿途经过温哥华市中心南面的生活住宅区,大多以洋房别墅为主,但和澳洲,新西兰很大的不同点是,这儿的洋房沿街的栅栏都很高,或是篱笆,或是树木。是出于安全的考量吗?那看来还是新西兰的民风淳朴些

    我们提前了将近三个小时到达了机场,东航办理登机手续的队伍已经很长了,而且相比上海在内的亚洲地区,北美对于携带小孩的游客基本没什么特殊照顾,老老实实的花了半个小时才全部搞定,和美国一样,加拿大同样没有出境手续

    温哥华机场应该小麦在北美见过的最好的机场了,经过了那么多年,机场设施依然丝毫不显陈旧,免税店的选择也不少,烟酒,化妆品,土特产样样不缺,别的不知道,帮朋友带的雅诗兰黛护肤品明显便宜过上海浦东的日上。还居然让我发现了爱马仕的铺子。。。


    有大树,有溪流,还有水族馆,即便不如亚洲第一流的机场,如新加坡迪拜仁川,但差距并不远

    最后说一下温哥华酒店放出来的自来水,左边是刚放的,右边的已经搁置了10分钟,敢不敢直接喝就看自己的了,反正小碗是不敢

    岸上游的“流水帐”部分就到此为止了,希望能对安排阿拉斯加行程的朋友有所帮助吧,或者对于小麦到过的上述几个港口有解释得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提出来,我们继续讨论。

    2登船手续及海关 (Embarkation & Relevant)

    评分:8.0  / 10 



    可能是对于小船的期望有点过高,以为乘客少了,各方面的服务体验都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任何地方登船都应该非常顺畅,可惜我错了。旧金山不是常规的邮轮港,别说作为始发港,每年停靠这儿的邮轮数都屈指可数。甚至当地人对于远航邮轮码头的具体位置都不甚了解,包括酒店的工作人员,甚至出租车司机,其实就在渔人码头最著名的39号码头东面一点的35号码头,码头很小,只有2个停泊点。 
    正因为各种不成熟,直接导致即便是只有六百多人的五星小船,登船经历一样痛苦。刚走进登船大厅就被拦下要求出示船卡,当我们已经拿出船票时工作人员还是坚持要船卡,经过再三解释,我们是乘坐Regatta从这里首发的,所有登船手续还未办理,并出示了护照后才予以放行。哎,当天还有NCL的Jewel经停旧金山,她应该认定我们一定是从宝石号上下来的。好吧,我承认我们的确和Regatta上乘客的平均年龄比较格格不入,但,但凡事总有例外,不能这么武断吧。
    当然困难并未就此打住,之后Check-in的排队更是噩梦啊,我们排了整整35分钟,这是小麦海外登船历时最久的一次了。简陋的大堂一共只开了5个柜台,其中一个针对Owner’s Suit(金毯),一个针对Concierge Level(银毯),剩下所有非套房的客人只能挤蓝地毯,其实很多时候另外两个柜台都是空的,而且高等客房的绝对数量比较少,这种优先权小麦认为一个柜台已经足够了,但人家毕竟是付了高价钱的五星级客户,来了必须马上办手续,片刻都不能等。直到后来估计套房客人基本都已经登船了,另外两个柜台才开放给排蓝毯队伍的乘客

    小碗调侃说,这次坐的是老人船,连登船的工作人员也都是阿公阿妈级的人物,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目测下来他们办理登船手续的速度也较慢,平均每个客房大约需要8分钟左右,以前几次印象中应该都少过5分钟。还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熟练度不够?

    折腾了一个钟,终于上船了。可惜我们住的4层海景房要到3点才开放,在自助餐厅吃了东西,又东窜窜西走走,和小碗一起熟悉了下地形后回到房间发现托运的行李已经运抵了,人少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了

    上船日之后,除了使用Tender靠岸的朱诺外,所有的经停港上下船时都没有再排过队了,很多时候是连人影都见不到一个


    Astoria是通过5楼外侧的甲板走下船的,虽然船上一再申明美国政府规定所有美国口岸都不允许客人携带船上的食物上岸,但少量的干粮充一顿午餐完全没有问题。至于上岸需要的矿泉水大可不必自己准备,安检柜台旁已经为你准备了若干任君挑选,有冰的也有不冰的

    在阿拉斯加其他的港口如SitkaKetchikan等用的都是4楼船头的出口,其实就船结构本身而言,4楼的船头和船尾两侧都有出口,但通常只适当打开一扇门作为出入口,其实已经完全够用了。出口旁的告示牌提示着最重要的最晚回船及起航时间,大家一定要再三确认哦。可能是人少,这次Regatta上过安检几乎是完全没有排队的,不过相对而言,这次的安检小麦觉得严谨程度差了些,比如我们推着婴儿推车,回船时安检人员只是看了一眼,压根都没有用探测仪测一下推车

    在朱诺的停靠有点和小麦设想的不太一样,原本以为像Regatta这样的小船应该会和银海一样,即便乘坐接驳船也应该是随到随走(银海的载客量是350600,而Regatta只是略微增加到680),没想到还是要预约,走流程,唉。。。有别于大型邮轮提前好几天的开放式预定,如果你不是跟随船上的一日游,你只能在下船日一早提前去五楼剧场拿散客的牌子等叫好,我们到达的时候应该已经过了“插头香”的高峰期,但依然等了有将近半个小时。

    估计是因为多年来Regatta一直都以银发族的客人为主,行动多有不便,工作人员在搀扶大家上接驳船时额外的绅士与专业,以确保没有丝毫的闪失

    通常在Anchor时都会至少使用两艘救生艇来跑来回,以确保每隔15分钟两边都能发一艘船,实际上距离很近,船程都在三分钟以内,更多的时间其实是花在排队上下接驳船上

    讲到下船日,不得不提的是Regatta上会提前三四天发一封下船的调研信,上面有很详细的船方提供的下船日各种班车的费用和时间表,当然如果你打算自己走,你也需要提前确认好下船的时间批次,这里需要提醒,如果你不是太确定时间,建议选早不选晚,因为Regatta温哥华靠岸时行李是严格按照时间表运下船的,如果你选了较晚的批次但临时又打算提前走的话,在等候大厅可能会花较长的时间等候行李

    至于托运的行李,船方的通知是下船日前一晚10点半以前需要放到门口,有别于大型邮轮总要等到午夜才会把走廊上所有行李搬运完毕,Regatta10点刚过就开始有工作人员搬运行李了,而我居然忘记了时间点,10点三刻才想起把第一件行李放出去,可不到2分钟就直接被拉走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10点多看完表演回到房间时走廊的行李都已被清理干净了,这就是10点多时的走廊情形

    行李被迅速清理的最大好处就是走廊能最大程度留出行走空间,因为船上老年人多嘛,走廊本身也不是太宽敞,如果有诸多行李阻碍的话,会让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更加寸步难行了,所以这一点细节Regatta是做了充分的考量的


    下船日早餐过后,如果时间还早,还未轮到你的批次时,你可以选择在5楼船头的剧场等候,这里是离出口最近的休息地了

    托运行李在这个时候会同步被履带运出了船

    温哥华码头另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就是港区内提供免费推车,这个比美国许多老牌知名港口如迈阿密,劳港,甚至欧洲好多港口都来得人性化很多

    总之,小船在上下船的等候时间上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中途的停靠港。当然起始港与终点港还是很大程度依赖于港口本身的效率与成熟度

    3. 客房 (Cabins)

    评分:8.5  / 10 

    这次Regatta的航程小麦选择的是海景仓,比同船期的阳台房每人要便宜2200人民币以上,想着相对寒冷的气候阳台的实用性不大,有个小窗能观察一下晴雨状况及室外亮度已经非常够用了。带着孩子,小麦一直以来都不那么中意内仓,一方面我们相对在房间待的时间长些,二来阿拉斯加天气说变就变,有扇窗户能直接看到室外是否有雨对我们进一步灵活安排活动非常重要。

    先来看看房间的平面图吧,虽说房间的实际面积只有15.3平方米(约165sqft)数据上甚至远小于四星船标准的17平米,但实际入住后却基本体会不到少掉的两个平方


    立体结构图:


  • 第15部分
  • 整体的调调非常温馨,灯光和房间整体的色调配合得非常好,不得不说五星船在这种细节上的处理是非常花心思的,纵观大众邮轮,小麦觉得在为房间布局及舒适性方面比较重视及精心布置的基本就只有MSC及精致,而荷美更注重房间宽敞性,非常舍得把客房的面积做大

    5尺半的大床是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睡上去的软硬度刚刚好,被褥,枕头也都很柔软舒适,标榜的是埃及棉的材质,质感确实有一定的保证,感觉和上次精致水印号上的体验没啥差别。Regatta的船龄已经有十多年了,虽然外壳及整体硬件有一定的局限性,肯定无法和新船相提并论,但对于内部的装修,整改,维护,有时候老船反而会在软体上做得更为出色些,为了保持竞争力,他们不得不非常重视这一块

    再来说说缺点,首先沙发出乎意料的小,为了腾出行走空间,邮轮上一贯的三人沙发缩水成了两人沙发,以前老婆总习惯于卧躺着看看电视,但两人沙发就真的只能老老实实坐着了。这个沙发是可以摊成单人床的,只是上面的垫子有点薄了,所以感觉硬了点,和床的舒适度差远了。至于茶几桌,一般邮轮上的都以木质椭圆形的为主,但Regatta上却用了透明玻璃的圆桌,相信依然是考虑到为了最大程度增加视觉空旷度而选择的,不过不用担心玻璃的棱角,翻倒,跷头等问题,玻璃厚度超过15mm,重量达到20公斤以上,而且重心做的非常低,即便小朋友站在玻璃桌的一侧也不会侧翻。

    最大的败笔是淋浴房,空间实在太小,小麦侧身站立时已经一边靠墙一边紧贴着门帘了,可想块头大点的老外根本就无法转身,这澡洗起来会觉得非常地制肘。另外用门帘替代了全封闭式移门,估计也是出于空间的无奈,但无可避免的会有些许水花溅出淋浴房,尽管沿门一带都作了流水槽,但洗完一次澡后难免门口踩脚的毛巾会湿掉

    当然淋浴房内的水龙头出热水的速度非常快,大概也就三秒钟吧,这个在寒冷的航期中显得尤为重要,水龙头非固定式,可自由调节上下高度,水温调节也很方便,还伴有温度数字刻度,唯一可惜的是水压稍稍小了点。最后两天水温不是太稳定,会时不时忽冷忽热,像是热水的水压控制有点小毛病,供应得有点断续,好在问题不严重,估计又是船龄老造成的

    再来说说房间内的电视吧,挺失望的。这几年做过的大吨位的船上电视资源都很丰富,且不说有没有特别的电影频道,最起码BBC,CNN等新闻频道,ESPN等体育频道不能少吧,原本还酌么着正好能在船上看场F1西班牙大奖赛呢。没想到电视频道异常匮乏,除了航线直播,活动介绍外,直播的大概就45美国本土频道,包括一个CNN。小碗酷爱美食,我们船上看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大洋签约五星主厨Jacque Pepin的烹饪节目,可惜毕竟是特别制作的,大概78个小时就放完一轮了,好在小碗喜欢,不厌烦得反复看了N多次

    不过如果你真想在船上看看老片子的话,可以问前台租借,每次限租两部电影,DVD清单会送到房间,大概英语片有700多部吧,以经典老片为主,比如变形金刚只出到第二部,有字幕的片子很少,即便有也是英语的

    4. 装修及公共空间 (Decoration & Public Rooms)

    评分:8.5 / 10


    Regatta已经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厂的船了,整体设计和大洋同系列的其他两艘NauticaInsignia几乎毫无差别。3万吨的船,你要说气派吧,外表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白色,蓝色是主基调。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老船了,外表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吧

    因为吨位小,在泊船时能很明显得看出其船体吃水的深度比较浅,原则上这样的船对于停泊港的要求更小些,很多没有天然深水港的小地方也能够直接停靠。尾部的设计比较老套了,就如前面所述,相对保护性也略差,如果真有游客从船尾高处直接跌下来,估计也得直接掉海里了,楼层间的些许长度差完全不足以Hold住一个成年人。

    另外早年的船及皇家的船形在侧面的设计都基本是一刀竖切的,也就是从顶层甲板俯视下来是完全看不到下层阳台甚至救生艇层的环形跑道的,业内最独树一帜
    的设计就是公主阶梯式露台的设计,而大多数邮轮公司新一点的船如荷美,歌诗达挪威等都更倾向于公主和皇家之间的设计,下层略宽,上层略窄的微梯形设计。像Regatta这样彻头彻尾的一刀切设计虽然私密性强,但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够安全,且不说游客不小心坠落时,完全没有缓冲带及相应保护,直接跌落大海(当然过腰的围栏,如非存心跳楼或过分的打闹是绝对没啥可能发生的),但是物品意外的坠入大海是时有发生的,最常见的是帽子,围巾等在大风时容易被直接吹落,还有就是看海放空时不小心失手,一旦掉落就完全没机会捡回来了

    9层的甲板处虽然放满了沙滩椅,但几乎是完全闲置的,即便是最繁忙的那天(Astoria),其使用率大概也只有5%都不到,我想这个除了和Regatta本身游客数量少有关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5月阿拉斯加的天气还是太冷了些,加之航海日几乎都是雨天,即便偶尔放晴,一时半会儿椅子也干不了,实在不适合过多的室外活动,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银发族来说Regatta甲板上所有的沙滩椅都不会像一般四星大型邮轮那样在傍晚时分全数收叠起来,小麦大约估算了一下,9层放置的各类沙滩椅总数至少超过400张,对于600多人的小船来说,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完全保证了即便在高峰航程的高峰时刻,来甲板晒太阳的游客也几乎不可能面对一座难求的窘境,这就是对Regatta超过44的高空间率指数最好的实践解读。拥挤?No, No, No 玩小船永远不会有这样的烦恼。另外9层室外两旁几乎是用茶色玻璃完全做死的,当然有几扇移窗可以手动打开,这样既保证相对的安全,尤其是在大风之夜,同时也能满足游客想吹海风的个人化需求

    另外,考虑到阿拉斯加的航程天气较为寒冷,因此船方特意在甲板淋不到雨的沙滩椅上铺了一层热热的白毛毯,(每隔几个小时工作人员都会进行更换以确保毛毯的温暖)这样的小细节还是足够让人觉得贴心的

    另外甲板的舞台绝大多数时候也都空空如也,当然大洋邮轮本身的定位就是较为安静的船,即便跑热带航线时,我相信派对也屈指可数吧,标榜安静的船,尤其不会有通宵甲板疯狂的那种疯狂舞会吧

    考虑到温带航线如阿拉斯加的寒冷气候,Regatta在甲板上不少休息处都安置吊顶式取暖器,通常只在白天时打开,即便是在Hubbard冰川那天室外几乎接近零度的时候,坐在Heater下面顿时能感觉到暖意。

    这是9楼船尾甲板附近的休息区,同时也是船上唯一的两处吸烟区之一,另外自助餐厅的室外场地也安排了高密度的取暖器

    5月的阿拉斯加已经很难遇到真正的黑夜了,晚上十一点以后天还有一丝蒙蒙亮,而此时的甲板处是最美的

    10层甲板是船上唯一可以跑圈圈的地方,不过来这儿做晨练的人相对其他邮轮上的来得少,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吗?

    楼梯可以走到甲板最高层的船头,这里有几个迷你高球训练场外,船头还有大躺椅,有点类似精致船上的那种甲板层大包厢,我们这个航期完全没有开放,跑热带航线时这里提供给套房级以上的客人有偿预约,老实说船头的挡风板虽然起了很好得挡风挡雨的作用,但也因此损失了视线上的享受

    虽然已经是十几年以上的老船了,但内饰在2011年重新装修后焕然一新,为了迎合大多数老年邮轮客的需求,大量运用了以实木为主色调的古典式装修风格。大堂乍眼望去,仿佛回到了百年前泰坦尼克的时代

    接下来讲一讲电梯,这是上船后第一个让小麦吃了一惊的地方,坐惯了大船新船的那种宽敞高速高密集度的电梯,对于Regatta上那种只能载客10人,750公斤的迷你型,小麦真的是惊呆了,起初非常担心头尾各只有两部的电梯如何负荷600多游客上上下下的需求,不由得心生失望之情,但事实上我们几乎完全没有被电梯的等候所困扰到,除了上船日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住在四楼,大剧场,正餐厅,赌场,小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在五层,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压根就用不到电梯,住在6楼的客人也一样。通常只有去甲板层及9楼自助餐厅吃早餐时才需要搭电梯,我相信住在8楼的乘客正好和我们在使用区间上错峰出行,这才导致电梯的问题被缩小了


    这电梯是真心小啊,即便已经装了三面镜子也只能让客人在感觉上略微大些而已,如果我们是两大一小再加辆推车的话就彻底塞满了,而码子大点的洋人也是只要3个人就不会再有空间让你挤得进去了。这里需要点名批评的是在搭乘船尾处的电梯时,发动机的噪音非常之大,可以说是难以忍受的,好在也只是在乘搭电梯时才有这烦恼。


    五楼赌场和小商铺之间有一条艺术走廊,每天都会展示不同批次的油画,绝大多数都会进入当天的拍卖活动,通常每天下午都会在5楼船头的剧场内举行

    总体上来说,船上的风格和荷美的老船比较相似,外观毫不起眼,但内部的装修是花了心思用了真材实料的,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个邮轮业繁华时代的模型为主体思想构筑的内饰装潢,细腻,有古典美。但不得不否认3万吨的小船在公共空间总面积上是狭小的,尤其是在跑寒带航程时,甲板上的公共空间基本是不可能被利用到的,当然对于Regatta的主流客户老年人来说活动范围小,能少走点路反而是个有利条件了

  • 第16部分
  • 5.娱乐设施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评分:6.0  / 10 

    对于非银发族的我们来说,大洋Regatta在娱乐设施方面是难以令人满意的,给了六分表示此船只能满足邮轮客最最基本的一点要求。两年前朋友去度蜜月,玩了海洋公主号(Ocean Princess)一路从夏威夷玩到大溪地,也是三万来吨的小船,回来的感受和我们大同小异,每天只能靠美食来弥补娱乐上的不足,比起他们连续6个航海日的航程,我们是幸运得,就算加上看冰川的那天我们总共也只有4个航海日,还都不是连续的,所以不至于太闷。欧美传统的邮轮评述对于娱乐这一块并不十分重视,他们更在乎的是服务人员的配比,服务质素及餐饮,所以同一家公司有时反而是小吨位的船卖的比大吨位的来得更贵些,最典型的就是公主邮轮。


    有点扯远了,还是先来看看Regatta上的泳池吧。三万吨的船毫无争议的都只有甲板层的一个室外泳池,虽然池子的总长度超过了10米,但真正的游泳区却不到6x 4米,一旦超过十个人同时进入泳池中,那基本大家就都没法游得起来了,当然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家去泳池的目的是戏水多过游泳,除了玩晨练的

    别以为阿拉斯加航期寒冷就没人下水了,老外的身体素质是不容低估的,无论男女,无视年龄。其实相比空气中的温度,水温反而还要稍稍暖和些,而且用的全是淡水

    小朋友还是忍不住动起手来玩了会儿水,其实是没什么的,只是怕她弄湿了衣服又要感冒,单纯的开心是最为难得的

    上到11层的船头,有一小块玩高球推杆的地方,场地大小是超级迷你的,只有两个洞,球杆和高球就放在旁边的盒子里,可以自由取还

    室外的还有一个乒乓桌,就在九楼甲板酒吧的一侧,乒乓虽然源于天朝,也在天朝发扬光大,但老外民众对此运动的积极性非常之高,且不说打得好不好。小麦几乎做过的所有邮轮有两个设施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标配,一个是游泳池,而另一个就是乒乓桌,而且乒乓桌从没有因为航程的气候,乘客年龄的高低而受到冷落过。球和板就放在旁边的小盒子里,24小时开放

    至于室内的娱乐设施就几乎更没有什么出彩的了,从10楼船头SPA旁的健身房说起吧,地方虽然不大,但设施还是挺齐全的,无论是玩耐力,还是玩力量的基本健身器材一样不少,也有一定空间留给有氧操及愈加。只可惜开放时间较短,晚上10点就关门了,九点Spa结束营业后只能从另一边的小门进入。因为Regatta的客人以银发族为主,所以健身房的使用率比其他船上来的少得多,相对而言慢跑机是最受欢迎的之一

    就在健身房附近还有个棋牌室,不过游戏不多,除了基本的扑克牌外,最受老外欢迎的居然是麻将,每天下午这里几乎是满座的,好不热闹

    隔壁就是电脑房,Regatta的上网收费极其合理,除了电脑房的台式机,全船都已覆盖无限网络,信号也不错,当然速度还是挺慢的,毕竟用的还是海事卫星嘛。每天27.5刀的收费不限时间,不限流量,比起好多船上5060刀只能用100多分钟的费用,Regatta可以说是非常照顾需要上网的游客的。

    再来说说5楼的赌场,这里的赌场是小麦见过的面积最小的赌场了,一共也就100平方米多点吧,布局也是最传统的两旁老虎机,中间放赌桌,可惜只有5张桌子,游戏的种类也较为单一,只有俄罗斯轮盘,21点,百家乐,可能还有德克萨斯扑克(有一晚貌似看到有人在玩,不是太确定)。因为人气不够,开放的时间也较短,老虎机是航海日的早上10点就开放了,而赌桌则要等到航海日的下午3点以后才开始,一直到午夜

    至于同层的商业街,哦,不对,确切点来说应该就是两间小铺子,只有售卖少量的纪念品,及服饰,还有少量的香水,几乎没有护肤品或化妆品,也不售卖烟酒,不过我记得有一天举行品酒大会后,船方放出了好几十种葡萄酒,明码标价,任君挑选,可以买了直接在船上开了喝,也可以打包回家慢慢品,都是免税的

    最后一晚打折时,挂出来的小饰品,手链都只有十几二十刀,虽然吸引了一定的买气,但和大型邮轮上的疯狂场景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记得EPIC的那次特卖会,人群几乎堵塞了所有的商场过道,那一层楼完全无法行走通过了。Regatta上真正出彩的地方非常有限,而10楼船尾的图书馆是其中之一。和水印号的现代精致美完全不同,全真皮的沙发及座椅配合传统的木书柜及壁炉炭火,仿佛顿时回到了一个多世纪以前。再加上壁画式的挑顶,这种设计在欧洲许多的博物馆里都有被充分运用,但船上的图书馆,这还是第一次

    在这样一个优雅的环境下拿一本喜欢的读物坐上片刻是享受漫游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书籍的数量本身并不少,绝大多数是英语读物,以小说和旅游书籍为主,中文书是有的,但只有区区几本加拿大华人写的杂记。Regatta上玩玩卡片,下下棋的地方还不少,四楼五楼公共大堂附近有好几处,比起赌场,似乎大家更倾向于棋牌类休闲游戏

    最后说一说剧院吧,五楼船头的剧院容客量按比例看是不小的,满座时能容纳超过250余人,比例上超过1/3的总客流量。每晚都有一场剧场表演,几乎座无虚席。


    剧场主通道

    90%以上是单人沙发座,只有少量的吧台座,舒适度还是不错的,毫不拥挤,但层高,唉,问题还是出在层高上。剧场舞台虽然不大,也已刻意把台阶做得很低,但空间狭小的感觉实在太明显,这也间接造成剧场表演的内容只能以小型歌舞为主,需要大空间的肢体表演如杂技等是没可能上演了

    这里还要提出来的一点就是Regatta上居然没有专业摄影师拍照,这点真的是有别常态,我们每次去邮轮都会至少买一张专业照片带回家,留作纪念,这个习惯这次被无奈的打破了,哎,有点小失望。。。


    娱乐设施就只能写到这儿了,实在是没有更多的料可以和大家分享了。小麦觉得像Regatta这样类型的小型邮轮如果是跑7晚的标准航程,最大程度我能够接受的就是2个航海日,所以这一类的船跑跑欧洲那种高港口密度的路线会非常适合,而且小船还能去到不少大邮轮不能停靠的小地方。但如果是在加勒比,跨洋或跑其他过渡航线的话,那肯定是要闷死的,“吃”可能是你在船上唯一能找到乐趣的消遣了,毕竟在相对年轻的年龄段时,我们是好动的,也是很难耐得住寂寞的。当然等有一天退休了,约上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在海上漂个几周又是令外一回事儿了

    6.娱乐节目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 Shows)

    评分:6.5  / 10 

    这也是不能令人提起精神期待的一个章节,在上船前小麦是毫不对此抱有任何一丝丝的希望,以为剧场每晚的表演都会以脱口秀为主,但事实上每晚的表演都还算可圈可点,受制于场地的局限性,节目主要还是逃不出歌剧,拉斯维加斯式歌舞,腹语秀等,没有魔术表演挺可惜的。小麦特意和娱乐总监Willie聊了几句,其实Regatta上很多航期都会有小型的魔术表演,我们这次只是不凑巧而已。


    几乎每晚开场前10分钟就几乎木有位子了



    可能是为了照顾到客人最后一晚都会忙于整理行李,所以我们这次阿拉斯加之旅的欢送会被安排在离开Ketchikan的那个晚上,这样即便大家疯到比较晚,第二天还有个航海日可以休息调整一下,不耽搁下船后的行程,这样的时间表其实非常合理,小麦很支持,只是如果是少过7晚的航程的话就不太合适,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尽兴,刚没玩几天就要离别了,非常舍不得。


    Farewell之夜剧场的人气High到爆了,不要说坐了,连找个站的位置都很困难,我相信9成以上的客人都来了


    表演结束之后,所有的工作人员一一上台亮相和大家欢送告别,包括船长大副们,负责后勤厨房的,客房打扫的,娱乐部的,及所有餐厅服务的,在总监Willie的带领下一起为大家唱唱跳跳,气氛好不热闹。船长还调侃说在温哥华靠岸后有不少员工会有几个星期的小长假,其中包括了娱乐总监Willie也会下船就地度假,如果你们喜欢的话,可以下船后在温哥华继续“骚扰”他。老实说相较于其他船上的娱乐总监,Willie这个小老头并不是非常多话,但个人魅力的气场却异常强烈,绝对的师奶杀手,不像很多邮轮上娱乐部的都是一做就是几十年,慢慢从底层爬上来的,总保留了些草根气质,Willie是电视台出生,做了40多年的电视台节目,转行上邮轮做节目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但给人的感觉非常与众不同

    散会后,娱乐部的朋友还召集大家一起上前跳跳舞,疯狂一下,虽说几乎全是老头老太,但大家都很踊跃,甚至有些坐在轮椅上的也会上前凑凑热闹,大家很快打成一片

    整个航期中出现过两次品酒大会,每人30刀的费用和大多数船上的收费大致相仿,1个小时内无限畅饮几十种葡萄酒。如果觉得好还能直接下单买点带走,明码标价,每瓶从20刀到250刀不等,免税。

    Regatta上还引入了一种娱乐积分制度叫做“BigOPoints”,每天船上都会举行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全免费),比如高尔夫推洞赛,乒乓球赛,智力竞猜,头脑风暴等等,有个人赛也有团队赛,每次最终获胜的头三名都分别会有1到3点的积分,多天累积下来,最终积分最多的头三名会有现金大奖,而剩下的只要积分达到一定数值也能换取纪念物品如T恤等。


    室内高尔夫推杆每天都如期举行,但室外的活动有好多次都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取消了,尤其是乒乓赛,小麦一次都没遇到过

    7. 餐饮多元化 (Food Variety) &
    8. 
    餐饮品质 (Food Quality)

    评分:多元化8.0  / 10   品质9.0  / 10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章节,大洋Regatta上最大的亮点就在这儿了。先上一张龙虾套图给大家解解馋,其实实际吃到的龙虾品种比这还多些,小麦是个龙虾迷,无论是十三香小龙虾还是澳龙大刺身,都毫无抵抗力

    该从什么地方说起呢?嗯,就从九楼船尾处的自助餐厅Terrance Cafe开始吧,餐厅的布局是U字型的,两个出入口在U型的最上端,而所有菜品的陈列都集中在U型的弯角底部,而座位就分布在两旁的两条长廊上。


    进门口就有吧台可以点饮料酒水,而旁边的柜台每天傍晚都会有工作人员负责预约特色餐厅,当然小麦在上船前已经通过网页预约好了(关于特色餐厅,稍候详述)

    虽说这里是自助餐厅,但早餐午餐服务人员的配备数量非常惊人,所有的茶点饮料他们都会帮你送上桌,甚至早餐的煎蛋,烤面包,水果等只要你开口,服务员都会主动帮你搞定,五星的服务质素开始体现了。不得不说精致,公主,荷美等在这方面也做得也还算不错,但皇家,MSC,挪威等就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既然所有正餐厅的服务都已能在这里享受到了,而且菜色的选择更为丰富,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全部航程的早餐都选在这里搞定。至于营业时间方面小麦觉得稍显不足,航海日是早上7点到10点,而停港日则推迟到7点半才开始,可能是我们的时差问题,每天早上都是不到七点就去餐厅坐着等开饭(如果能像公主邮轮那样自助餐厅24小时开放就完美了),好在这个时候咖啡面包果酱啥的都还有供应。可能是因为餐厅大小的不足,早餐整体的选择余地并不多,木有味增汤,木有亚洲菜肴,粥也只有燕麦粥而已

    比较无奈的是这里的自助餐厅早餐几乎天天都一样,吃到后几天就比较腻了,我们标准的选择是两个葱油荷包蛋,一点香肠培根,再加一碗燕麦粥,配点酸黄瓜+烤蘑菇。煎蛋是找做Omelet的师傅煎的,指明只要葱和橄榄油

    早餐最惊艳的地方就是水果了,Regatta是小麦在所有邮轮甚至酒店自助早餐里能吃到最为丰富的水果大餐了,去皮切片水果除了常见的西瓜,青瓜,蜜瓜,橙子,菠萝,草莓外还有木瓜,芒果,柚子,猕猴桃,甚至黑莓,蓝莓,桑椹,野草莓等等近二十余种,关键是每一样的口感都极佳,和一般邮轮上只能单纯用来饭后解解腻的完全不能比。船方对于餐饮的质素要求,可见一斑,除了龙虾,下船后最怀念的还是那丰盛的水果大餐,难怪小麦在餐桌上和好多老外闲聊时,他们都一致给予了自助早餐很高的评价,我想主要功臣还是水果吧
    ,小麦每天一早都要吃上两大盘水果,非常健康,尤其适合上了年纪的,只可惜这么棒的水果只有早餐提供,于是我们每天都还自己打包一盘带回房间,放在冰箱里,供其它时段享用

    小朋友也总喜欢自己挑喜欢的自己吃,在这里比较抗拒我们喂她


  • 第17部分
  • 之所以说大洋只能是准五星船,其市场定位介于银海等与公主等之间,和皇家旗下的Azamara属同一市场,而其对于酒水饮料的收费习惯方式也介于两之间,银海等真正五星船是真正的一价全包,而公主等优质级大众邮轮则还是单独另外收费的,而大洋邮轮则是饮料汽水全部免费畅饮,但酒类则需额外收费,而且整体的价格比皇家,甚至精致同级别的酒贵出不少,相信像小麦这样几乎滴酒不沾的在Regatta上是极少数,酒精上多收点钱,饮料的成本全回来了


    AnywayTerrence Café上的咖啡还是不错的,其他四星船上收费的CappuccinoExpresso 这里都是免费的,早上来一杯提一下神还是挺好的,当然如果你抗拒咖啡因可以选无咖啡因的Decaf。其他饮料牛奶啥的也都在旁边,只是只有白天才供应,晚上11点以后这里就只有咖啡和开水了

    小朋友最爱的汽水

    最后需要说一下自助餐厅靠近船尾处还有小半个室外用餐区,半露天的。不过我们的这个航程这里的就餐率极低,除了室外风大,寒冷以外,阴雨天气才是最主要的导因,相信夏季航线时,午后这里一定会出现一座难求的场景,看着邮轮一路拖出的尾浪,嘴里品着各式佳肴,太浪漫了

    至于五楼传统的正餐厅Grand Dining Room是我们用餐次数最多的地方,也是船上最大的正餐厅。虽然不少国人都抱怨西餐再怎么好吃依旧是西餐,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中国胃,但既然上了邮轮小麦还是极力主张尽量多得在正餐厅尝试各种西餐,毕竟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平时对于西式料理的接触还是不会那么频繁的,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吧,别一直泡在自助餐厅内吃着“不中不西”的料理

    等候区的环境让人倍感温馨,而旁边就是小酒吧,当然走道的空间也很宽裕,几乎很少中大型邮轮会舍得把这么大空间只留作候餐区,只有这种3万吨的小船才有足够空间率来体现细节上的周到

    你以为小船就不可能排队吃饭了吗?错,来看看下面的长龙吧,不过不是因为餐厅里已经人满为患,而是饭点还没到,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憧憬美食了,再次抱怨一下Regatta上的饭点太不够灵活了,就算不是24小时餐饮,也应该至少白天全天候不间断美食伺候嘛。

    内堂的空间就更大了,约六七十张桌子,有情侣的两人座也有十人大桌,足够全船人同时就餐。一般午餐期间只开放部分空间,尤其是中央大桌区只有晚餐时间才对外开放。小麦一家晚餐时总还能不费劲的找到 3人家庭座,而午餐有时陪小碗在自助餐厅吃完后,小麦会一个人来正餐厅找人拼大桌再吃一顿,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找机会和其他邮轮客交流交流,社交一下。餐厅的装修气氛整体都不错,除了层高问题,几乎挑不出别的什么瑕疵了


    来说说正餐厅的着装标准吧,大洋邮轮标榜的是乡村俱乐部的便装标准,也就是说并非像标准五星邮轮那样需要天天正装,但整体的着装要求还是比大众邮轮来得高些。小麦有两次穿着牛仔裤去正餐厅就餐时都在门口被餐厅经理委婉得劝回去换装,有点小尴尬

    在正式介绍正餐厅的美味佳肴前,小麦想先提一下餐厅的餐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是小碗观察得比较细致,居然一眼就看出Regatta上的餐碟不一般,都是意大利精品范哲思(Versace),一般只有在欧洲较为高级的五星酒店餐厅及其他一些米其林餐厅才敢如此大规模的使用,毕竟数百美金一个的碗碟光折旧损耗就是一笔不小的使用成本。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像大众四星船的漂亮大托盘都只是摆摆样子,等宾客入座开始就餐后就一一收起来了,Regatta上的名牌大托盘是真的用来衬垫餐点的,彰显大气

    龙虾是小麦点的最多的主菜,我们10晚的航程,其中有4晚在正餐厅都吃到了各式龙虾,其实还有一晚也有龙虾,但因为我们已经预约了特色餐厅,只能作罢。如果你安排得好,至少能有7晚吃得到各式龙虾料理。通常航海日的菜单会略好过靠港日,最后几天的菜单会好过头几天。所以在预约特色餐厅时,可以尽量安排在头几天的靠港日

    而甜品方面,光看菜单就会觉得无比丰盛了,虽然依旧逃不过各种口味冰激淋,各种烘培蛋糕的大框框,但能做到10来天完全不重复,客人也可算是吃尽各种甜点了。总体的创意和精致程度要明显高于皇家,挪威,地中海等邮轮,略微高于公主,因为要照顾到老年人的健康,所以相对美式甜品来说已经算是不太甜的了。Elaine对于甜品的热衷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菜肴

    无论是吧台的位子,还是一旁的雅座,下午几乎座无虚席,感觉整艘船的老先生,老太太都集中在这儿了,有聚会聊天的,有读书看报的,有上网娱乐的,也有啥也不做只是静静的欣赏海景的,令人惊奇的是这儿最大的群体居然是秀十字绣的,每到下午几乎沦为十字绣俱乐部

    在这里既可以自助,也有服务生送餐,小甜品配上英式红茶再加上英国管家式的白手套服务,配合这里优雅的环境,仿佛回到了几个世纪前王公贵族的宫廷生活

    最后再来说说Regatta上的特色餐厅,有别于所有大众的四星或者四星半邮轮,大洋的餐饮全包模式让所有客人在船上所有的餐厅就餐时都无需额外付费,包括质素更高的特色餐厅。为了照顾高级套房客人的权益,所有非套房的客人只能保证在两家特色餐厅都能至少有一次定位,而普通套房是各两次就餐的保证,只有真正入住顶级套房的客人才完全不受限制,随定随吃。当然这个只是噱头,哪怕住的是内仓房,只要有预约空间,在两家特色餐厅享用过一次佳肴后还是有可能预订到第二次就餐的机会,所以这也就是小麦建议大家把第一次特色餐厅预约的时间尽量放在头几天的另一个原因,这样能给二次预约留出最大的可能性

    还有地道的柠檬利口酒,别看样子和水果酒一样就拿来当水喝,这种意大利利口酒的酒精度数也要接近40度,通常比较适合用来当调酒喝

    而另一大张显Toscana档次特色的就是在正式点餐前,服务生会先询问你对橄榄油的要求,光是菜单上的选择就有十数种,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你不是太明白,可以让服务生在你选完前菜和主食后再由他们帮你选择最适当的橄榄油搭配,当然通过对话交流,你也能学到什么样的橄榄油搭配什么样的食材对于偏爱美食的意大利人来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Ps,这里的服务生清一色全都是意大利人

    另一间POLO Grill主打的是牛排和海鲜,应该Regatta上最好的食材都集中在这里了。餐厅的主基调是紫红色的典雅,无论是全皮质的座椅还是地毯都在尽力表现这样的主题

    A3大小的菜单,一目了然

    在服务生的极力推荐下我们点了甜点拼盘,中间那个冰激淋配热巧克力的冰火两重天最为特别,有点像以前在哈根达斯吃的冰激淋火锅的口感。而那个焦糖布丁也很棒,表面那层有着极脆的口感,甜而不腻


  • 第18部分
  • 最后讲一下宝宝椅,我们第一天上船后,餐厅的服务生就很惊讶的感叹“Oh, We have baby this time”,显然对于大洋Regatta这种老年船来说,我们是特殊的,据了解我们是Regatta今年第一个带小小孩上船的家庭。虽然使用率极低,但是每个餐厅都配了宝宝椅,而且还不是像大多数大众邮轮上的那种最简单的IKEA宝宝椅,这个不但坐得更稳,靠垫更舒适,连小桌面也更宽大,放了碗盘之后还能放下Ipad

    9. 安全,卫生及整体舒适性 (Safety, Hygiene & Overall Comfortable)

    评分:9.5 / 10 

    就在小麦这段赶稿期间,邮轮界又有事故的消息传出,这次轮到了皇家七万吨级的梦幻系列,海洋富丽号(Grandeur of the Sea),是火灾事故,初步调查结果是船尾餐厅附近的明火烟蒂造成的火灾,船尾几乎都烧烂了,好在游客疏导有序,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这个一再提醒我们开船前的安全演习是有多么的重要,不只是过过场子的儿戏。Regatta的这次阿拉斯加之行是小麦所有的邮轮经历里船方对安全演练最为重视的一次。首先我们一进房间就看到中文的安全指南,要知道Regatta上是完全没有中文支持的,可以猜得到船方应该是已经准备了全世界绝大多数语种的手册了。出于小船相对的便利性,所有的游客在参加演习时都需要携带客舱内的救生衣然后先去5楼的剧场集合讲解安全事项,这样既能让客人对安全意识有一定的重视,又能让大家对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正确穿戴好救生衣有一个实践机会。要知道一船的老年人,稍有差池,所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剧场讲解完成后,演习并非就此结束,每一个小组的领队会带领该组成员去到相应的救生艇下继续讲解,让大家对紧急事故发生时的集合地点有更深的印象,甚至对从哪个位置上下救生艇也作了一定的讲解和示范,非常具体和到位

    小小救生艇在紧急时候的最大承载量可达150人,而普通运输时则是100人。如果情况紧急,救生艇上面是有额外提供救生衣的

    至于食物的安全性,在Regatta上是更被重视的环节,所以免洗酒精液几乎布满了整艘船上所有的公共区域,上下船时及就餐前都有工作人员的提醒,当然老外的公德意识普遍还是很高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大家都非常自觉地在公共场所不时地就用酒精液洗洗手

    虽然只是3万吨的小船,可能是经过太平洋海域时的风浪不算太大,亦或是Regatta的抗浪性真的不错,我们的整个航程一点都没有晕船的感觉,小碗对此应该是很敏感的,但她这次几乎没提出过任何抱怨,可见一斑。房间的舒适性也很舒服,唯一美中不足的还是两点,第一船尾电梯处的噪音太明显,太刺耳,第二楼层太低,室内公共空间的压抑感徒增不少

    10.服务 (Services)

    评分:9.0  / 10 

    毫无疑问,这又是Regatta的强项之一,几乎接近1.5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配比率,这个在数据上已经远超出皇家,歌诗达挪威,地中海等,比公主,精致及荷美等的中大型船2左右的数值也来得更好些,当然实质的服务体验更为重要。首先因为邮轮公司苛刻的要求,使得邮轮这个产业内的服务素质有了最低的保障,除了在挪威邮轮上的服务有过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其他邮轮经历在服务方面几乎没有过任何的不满,差异往往只是体现在一些个性化的服务细节上。


    Toscana餐厅里帮客人介绍各式橄榄油的意大利服务生

    就坐后,服务生通常都会第一时间就把面包,水和调味品放上桌来。只有最后一晚正餐厅爆满时,服务质量下降很明显,入座10分钟都无人主动上前点菜倒水,即便如此之后服务的亲切度还是要高于其他四星级的邮轮,比如更频繁得帮你倒水加茶,更多亲切询问客人对餐饮的反馈,记得那一晚一组服务生要照顾五桌左右的客人,其中一半的桌子为六到八人的大桌,相当辛苦不容易Horizons还提供了几台复古式远距离望远镜,协助大家欣赏美景,尤其适合看看冰川等,想得挺周到的,可惜我们此次航期的恶劣天气让此物完全没了用武之地,伤心。

    大洋邮轮的主流客户群是那些已经退休的银发族,为了照顾到他们相对的行动不方便,Regatta上免费大量提供了电动代步车及助步推车,并且老人们在每个餐厅入座就餐后,服务生就会把这些器材移到餐厅门口,等客人用餐完毕后再送回到餐厅内的客人身旁。这样既保证了不便人群的行走方便,又不会影响到餐厅其他客人的就餐空间

    至于负责我们房间打扫的菲律宾服务生 Earl每天都精力充沛,无比热情,每次看到我们回房间都会来逗逗ElaineElaine很慢热,头几天都会非常害羞的躲开,但后来熟了后也会和Earl有所互动

    每天早晚两次的清扫房间,Regatta上用的还是较为传统的方式,就是把清扫卡片放在门号上,这样在工作时间的窗口,服务生很快就会及时响应

    还有一个细节必须要赞扬一下,碍于Regatta船体硬件上的不宽裕,走廊的过道空间只能刚好容许两人并肩走过,所以服务生在打扫房间时,工作车是完全不推进走廊的,哪怕再远,他们都是一回一回的折返跑把需要更换的浴巾,床单等搬进房间,最大程度做到不影响客人的活动,这个比较难能可贵。


    永远躺在电梯旁的工作车

    至于最具邮轮特色的毛巾小动物,在Regatta上完全没有出现过,可能对于这个级别的船和老年客人来说,已经不流行这些小把戏了吧。Earl只会把小朋友的娃娃们坳一坳造型,喜欢毛巾小动物的朋友在这艘船上恐怕要失望了

    至于客房服务,可谓是效率极高,这点是大型邮轮完全没办法比的,只要是成品食物都会在下达送仓指令后五分钟内送到。即便是点取正餐厅内现做的料理送达房间的速度也丝毫不会漫过在正餐厅的等候

    目前市场上提供自助洗衣的邮轮公司越来越少,耳熟能详的除了公主以外,大洋可以算是另一个吧,位于7楼船中的自助洗衣房的大门很不起眼,而且因为时刻都保持关闭状态,不留心的话未必能找到,但你只要看到经常有人带着一大袋衣物,那跟着他走准没错了。总体的营业时间还算长,早上7点半至晚上22点,一共4台洗衣机配4台烘干机,洗衣烘干各一刀,非常合理的价格,熨斗就在旁边免费使用,当然你也可以烫熨自己其他的衣物。机器只接受代币,代币在5楼前台购买

    船小人少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几天过后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能熟记你的名字,以及就餐时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小碗同学每次都喜欢柠檬水或雪碧,而小麦更倾向于可乐,而我们饭后都不需要咖啡和茶,这些都已被服务生们牢记于心了。


    五楼前台是24小时的,即便是最后一晚结帐高峰时段,也丝毫不见有任何排队的影子,无限感慨小船优越的公共资源。。


    Regatta上船员国籍非常多元化,来自超过30多个国家,不像有些船上某一国的服务员特别多,这里从亚太的菲律宾,印度到非洲的毛里求斯埃及,再到中南美的委内瑞拉巴西,乃至东西欧的土耳其意大利等等。国籍分布很平均的一大好处是服务员不太会形成小团体帮会,从而不太会出现大规模相对重视或歧视某些种族人群。小麦不是种族主义,但亲身经历让我感觉到菲律宾的服务生相对更乐于去服务欧美老外,服务过程中也显得更殷情些,当然这个和语言应该也有莫大的关系,东北亚人英语普遍差一点。基于Regatta常年活跃于南北美洲,偶尔也去欧洲,登船的华裔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常年居住在美加的移民,真正的天朝游客很少,当然据了解平均三四个航程也总会有一两个来自大陆的中国家庭出现在船上,就像小麦这次就遇到另一位远嫁到澳洲的国人有缘同坐一条船,正是这样的低刚性需求,导致船上几乎完全没有中国籍的服务生


    说来也巧,这个航期居然还还让Elaine交到了个朋友,原本以为这样的邮轮是不会有小小孩光顾的,居然让我们遇到了另一位只有一岁半的洋娃娃,原来大副的妻儿正好来探班,公司福利让他们能有几个航程团聚的时光。虽然语言不通,但小孩子们很快就能打成一片,交心,童真的美好啊


    最后补充一下,现在市面上好多邮轮为了最大程度节省成本,明信片都改为收费的了,还好大洋邮轮还没有沦陷

    尾声:

    综合来讲小麦只给了大洋Regatta 80分/100分,这样的小船其实很有争议,有些人会很喜欢,而另一些则毫不感兴趣。我想看完小麦的这篇小小评论,您对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肯定已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了。如果要问小麦还会不会再玩大洋的船,我只能说近几年应该不会再考虑五星或者准五星的船,当然如果出现适当的价格,去大洋的两艘新船Marina和Riviera走走航海日较少的路线还是不错的,相信6万吨的船要远比3万吨的更适合小麦一家。

    总结来说Oceania Regatta

    最适合

    1. 喜欢安静的享受邮轮的漫游,即便活动不是太丰富也能耐得住寂寞的朋友。

    2. 想好好在船上体验一番饕餮大餐的朋友,尤其喜欢海鲜类的菜肴

    比较适合:

    1. 想圆一个“泰坦尼克”的梦,Regatta是小麦坐过和当年的泰坦尼克最接近的一艘邮轮,当然2016年要投放市场的Titanic II可能市场期待性更大些,但价格完全是两个档次。

    2. 想体验一把顶级邮轮,但碍于预算有限,大洋时不时会有一些很亲民的限时特价。

    3. 喜欢自由用餐,但又不愿放弃固定服务生的那种服务熟客的亲切感,别担心,大洋邮轮上虽然就餐不固定,但几天下来餐厅的每位服务生都会对你的个性化要求习惯了如指掌。

    4. 如果你怕拥挤,怕排队那Regatta上的公共空间与资源一定能让你满意。

    不适合:

    1.玩惯了皇家的船,航海日喜欢沉浸于各类运动如攀岩,溜冰,冲浪,滑水道,等等,Regatta上除了游泳,你就只能去健身房了。

    2.碍于剧场大小高度等的局限性,船上的表演只能是马马虎虎,如果你喜欢大场面的杂耍,魔术,舞台剧,那Regatta一定会让你无比失望的

    3.另外语言可能会成为一种障碍,无中文菜单、公告,广播及每日指南,没有会中文的服务生,如完你全不会英语,基本无法与人交流,单独坐船麻烦肯定不会少。

    很不适合:

    1.年轻人好动好热闹,估计再好的美食也无法让他们静得下心来十来天就这么吃吃喝喝,吹吹海风,看看大自然而已

    今年如果再有机会出行的话,相信方向依旧在北美,百慕大,新英格兰都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明年的话,小麦暂定的方向是欧洲,爱琴海,波罗的海都有可能,欢迎已经做好计划的朋友来召唤小麦同行,如果有缘的话。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耐心捧场!您的回复与支持就是给小麦最大的动力(全文完)



相关问题